1. 数字航线首页
  2. 励志电影

《一九四二》电影观后感推荐

外卖省钱大联盟


《一九四二》电影观后感推荐

导语:这天怀着沉重的情绪观看了冯导的《1942》,电影情节触目惊心,催人泪下。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九四二》电影观后感,大家快来看看吧。

篇一:

时代悲歌

今天忍着经济上极度的拮据,凑出了一张电影票钱,看了冯小刚的新作《1942》。还好,是值得的。

今年龙年照理说,我是用不着犯着太岁的。可事实并非如此,秋天不好过,冬天来了,照样子是苦逼加悲催。看来,只好祈祷明年饶过我吧。

说起我的不幸,或者说经历过的痛楚,现在真是提都不能提的,不然怕是晚上又要多吃几碗米饭来泄恨了。那些天不停地用陈冠希说过的那句话安慰自己,“只要我还没死,就能再站起来”。道理一般,不过却实在。电影看完了,我的心就更宽了。

有什么痛,能比得过亲人离世而自己手足无措更难过;有什么无奈,能比得过打着仗闹着旱灾还跟你要军粮更残忍;有什么坚强,能敌得过没有粮食为了活命自卖他卖吃人更木然。。。。。。庆幸,我还生在这个和平年代,外辱不至于炮火连天、粉身碎骨,内患也乱不到鸡犬不宁门紧闭、满城尽带黄金甲,有馒头大米面条任意选择,不用背着全部家当四处流亡。我奶奶时常看见我挑食剩饭,便拿出1962年的大饥荒来说事,说怎么怎么一家人吃不上窝窝头连月拿野菜和糠度日,爷爷还因为家里人饿到浮肿不得已放弃城里工作回村。我也总不以为然,因为我没有为饿恐慌过,偶尔一天跟他们制气,才不吃东西的。现在看来,饥荒的威力要远远大于想象,奶奶也曾说过,62年有人吃人的现象,估计不假,那卖女人卖孩子差不多也要数不胜数了。

然而更可怕的,是不公,是麻木,狗吃人、人吃人便罢了,在我看来,是阶级吃人。片中河南三千万人饿死三百人,而领导人却发表声明为了赈灾每天减俩菜,要杀几个投机倒把分子治了腐败,呵呵,谁让你百姓不去做官呢?谁让你是我泱泱大中华之子民呢?我们不去说,当时的国民党怎样怎样不作为、如何如何不理性,即使说了,人家也退据到台湾去了,你是福是苦,哪里还管得到呢?!历史书上说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实行土改, 怕是还没改到河南吧?倒是我们现在,不吃你倒不如吃了来的痛快些,反倒生煎油炸不许你好活啊。小小的孩子,考试来到心慌慌;多努力的学生,一进社会也是急的抓心挠肺;再拼命的打工族,对那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只能望洋兴叹;熬过反左文革的老人们,却熬不过老无所依和疯狂的涨价。还好我们有一点可以骄傲,大抵是不用为吃的发愁了。

前段时间反日高潮,处处张贴标语“打倒小日本”之类,我总认为,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仇恨情绪是不该的。现在想来,自己真是幼稚可笑。看过多少战争题材片了,怎么能不理解这种恨到骨子里的恨呢?!我也要恨,我以后也要让我的子孙学生明白这种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反省和觉悟。可能自己确实眼光短浅、思想片面,可我不想以后做“老马”一样的人,在变态的日本人面前自己先输了骨气。日本大选在即,野田和安倍相继发出伤害中日友谊的言论,我想这也大抵是你中国人的过错吧。谁让你记吃不记打啊,明明人家杀了你那么多人,你知道它是狼,你还事后跟人做好邻居,你是脑子有病呢吧?现在好了,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家想杀人了,就跑到你土地上撒撒野。作为一普通老百姓,我还是指望着老天开开眼,仗就不要打了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干脆再来一场地震或海啸,打的它不得翻身便罢了。

祖宗们,倘若看到如此忤逆之文,望谅我狂言乱语哉。

谨纪念被吃掉的人和散不去的魂。

篇二: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老财主的破灭。当时的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千里。老东家范殿元一直游走在故事中[


]。曾经仓廪充实、妻儿绕膝,就连逃难也被自己认定为躲灾,逃荒途中还不忘带着家里的长工,这是财主骨子里习惯的养尊处优。认定被欺压的民众没有反抗,吝啬贪婪的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我一直担心并希望,延续他家香火的小生命会躲过这场劫难而存活下来。当孩子被他自己亲手戕害于襁褓之中时,一个小地主阶级就此自我毁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历史不得不让大家重新审视这悲天悯人的灾难,人们的仇恨瞬间化为阶级矛盾和仇恨。一个财主家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老百姓呢,最无辜的当属那些老人和孩子,冰天雪地的日子,苦难深重的人们,只能接受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现实。这饥饿,看似简单的生理生存需要,其实折射出对信仰的追求、对文化的渴望、对人性的呼唤、对民族发展的思考。在灾难面前,在饥饿面前,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但恰恰相反,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坦然从容地接受死亡,死得离家近一些。家的概念,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显得是那样的亲近,又是那样的神圣。这场民族的灾难,仿佛一部沉重的史诗,记录着那段惨烈的历史,那些悲壮的场面。

无冕之王的斡旋。《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穿梭在灾难现场、斡旋于政府军队之间,凭着记者的良知,向世人揭示了河南大饥荒的骇人真相,迫使国民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当日本的飞机狂轰滥炸的时候,当凄凉的二胡诉说的时候,当教堂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无不在告诫我们,面对历史和现实必须进行深深的反思。于是,人们的仇恨,不再是怨天尤人,而是激起对战争的仇恨、对日本民族的仇恨。这恨中,既有国民政府置若罔闻,于民族灾难不管不顾和对灾情的错误研判;还有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庸碌无能以及政府官员各自为政,以个人利益为重勾心斗角的丑态;也有战区司令蒋鼎文等军官不顾灾情,愚弄百姓从中渔利。撇开政治,无疑,是无冕之王拯救了灾民,更拯救了一个民族,这难道不是人性的觉醒,难道不是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

篇三:

去年春天,还冷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裤子在三联书店旁边的雕刻时光请我喝了一杯咖啡,喝咖啡之前,我终于在三联买到了苦苦寻觅已久的《刘震云精选集》,因为里面有那篇在当时并不是很著名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喝完咖啡,后劲很大,回去之后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到凌晨一两点。坦率的讲,这不像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种纪实文学,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经历过那惨绝人寰的一九四二年,但里面写到的,我相信它们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

后来,听说冯小刚要把这一年拍成电影,我便开始深深的为他发愁: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种背景,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个总局,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部电影——能原原本本的还原出那一年的本来面目吗?它在残酷性上堪比余华写的《菜人市场》,却又包含了一些有意思的所谓政治在其中。

所以,今年电影一上映,就去看了。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段历史值得回顾,跟张国立和陈道明无关,跟钢琴师和肖申克无关,跟冯小刚也无关。

电影围绕了一个富裕的河南家庭展开,开头几分钟,有点像《活着》和《白鹿原》的感觉,但紧接着,它就开始成为了《一九四二》。那是一段多么惨痛的历史啊,人命如草菅,那么一大群人,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死了!

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关于近代战争的电影都掺杂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但冈村宁次的一句话却让我几乎感谢日本人,他说,饥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他用粮食收买了一些饥民,与中国军人做斗争。在那个场景下,活着,确确实实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入戏很深,几乎融入到了那个世界里,所以看到红着眼睛的野狗撕扯着路边死尸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小说里似乎还提到了卖人,但小说里的卖人和电影里的卖人是不一样的。电影里的人被买走,还能活命,哪怕是受尽耻辱的活着。但小说里被卖掉的人,几乎全被吃掉了——没人愿意吃掉自己的家小,只好卖掉自己的家小,换来一丁点钱,去食用别人的妻儿。——感谢冯小刚,没有拍出这么残忍的镜头,否则观众一定会做噩梦的。

我虽然是个喜欢亲近小动物的家伙,但远远没有苛刻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那样招人讨厌,尽管如此,看到地主的女儿为了给刚刚生完孩子的嫂子找口吃的,把逃荒路上坚持养下来的黑猫给人宰掉,并且平静的说“一会煮好了给我喝口汤”的时候,我那不值钱的眼泪还是不知不觉流下来了。

再次流泪,还是关于她,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被人卖到妓院,服侍贪官,端着盆为他洗脚的时候,几次弯不下腰。贪官说你把盆放下吧,她哭着说“爷,我吃的太饱,实在。是蹲不下”——这个时候,许多观众不合时宜的笑了起来,不知道是他们太残忍,还是我过于入戏了。

而结尾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场景——除了最后徐帆和张默在茅草丛里换棉裤的时候响起了音乐——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悲伤。为那个时代的河南人,以及蒋介石。他太不容易。最后一次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是结尾时的字幕出现了“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踞台湾”。

我们都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看,不过它和《一九四二》不属于一种类型。在毫不犹豫的为前者打满五颗星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狠狠的给后者一个大差评吗?

固执与偏见是一张需要撕破的蒙脸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细数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次在没有探究真相的情况下让一种来源于别处的态度在自己心中先入为主?这样不好啊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dianyingtuijian/202099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