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励志故事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3则

外卖省钱大联盟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3则

导语:历史上励志人物数不胜数,每位人物都有各自的悲伤,也就是所谓的悲情。大凡励志之人都能在悲痛中自拔,自强,化悲痛为力量。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情。心胸如海,豪情冲天。昂首阔步,踏碎艰难,咬碎痛苦,走向成功。成为人民学习弘扬赞颂的先贤人物。以下是励志故事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3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一:

司马迁算是我心中很励志却又很是悲情的人物。对他,我不只是欣赏,还有着深深的敬意!

司马迁才华横溢,对人一片赤诚,所以才会一片真心的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他以为凭着一腔正义,能够为一代名将辩护,但是,人心难测,那么多人不会去追寻事实的真相,只想去讨好汉武帝,顺应帝意,待得龙颜大悦,说不定能讨得一官半职,或者加官进爵。一腔孤勇,换得的是被施以宫刑,既玷辱了自己的名节,也辱没了祖宗。今天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上看到的司马迁画像没有胡须,就是因为他遭受了宫刑,身体上已经和太监无异了。这对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想过死,但是如果他死了,就只能永远带着屈辱死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你要侮辱我,我偏要挺直脊梁做一顶天立地的真汉子!他把所有的屈辱、悲愤都倾泻于笔端,凭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鲁迅先生也这样评论过他:“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所以,他的《史记》有项羽这样的悲情英雄。我今天再读《史记》的部分篇章,更感司马迁内心涌动的悲愤和横溢的才华。在那个时代,司马迁已经能用极为娴熟的手段刻画人物,每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笔下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我不能说司马迁不恨汉武帝,但是他心中仍然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所以笔下才会有那么多爱国名臣,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史记》中的人物,往往成为后人笔下的典故,像辛弃疾,就曾在词里这样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忠贞爱国却终不得其用的廉颇,是很多爱国文人的写照。

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司马迁,莫过于多读《史记》。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二:

历史上励志但又悲情的人物有很多,我最欣赏的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这是因为他不仅学识丰富,并且在逆境中一直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思想、性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少好学,当他21岁出蜀进京时,他积累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高了。

苏轼之所以能在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是因为他的思想通达。

其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曾这样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正是因为苏轼认为儒、道、释三种思想是相通的,因而养成了他对世事通达的世界观。

苏轼这个学霸成年后一开始是一帆风顺的。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了宋代最高等的制科优入三等。步入仕途后入仕后致力于改革朝政,又不畏权势敢于谏言,因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高官。因此受到多次的打击与排斥。

苏轼在被贬期间,陆续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无一不尽力为百姓做实事造福。他不仅灭蝗救灾,还抗洪筑堤,得到了民众的一致颂扬。当他被贬到惠州后,甚至还掏腰包捐助当地百姓修建了两座桥。

因为苏轼刚直不阿的性格,导致了他一生仕途坎坷,政治才干没有充分施展。

尽管苏轼在晚年时期被朝廷一贬再贬,直到“发配”到荒远的海南,他也保持着一颗阳光的心,想尽办法去改善当地黎族人民艰苦的生活环境。

苏轼并之所以在任何艰辛的环境中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除了他的诗情画意可以充实他的生活之外,还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超然的精神境界。因此,在世人看来是不能忍受的苦难,在他面前,也就统统“偃旗息鼓”了。

成就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下面简单地说一说苏轼的一部分成就。

诗词

苏轼的诗词流传至今的,约四千余首。苏轼的诗词风格大约可分三类:豪放、旷达和婉约。他以充沛、激昂或略带悲凉的情感融入词中,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雄浑壮大的场景见长。表达了诗人心中远大的抱负,同时在被压制的情况下希望隐居、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苏轼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苏轼的诗词中,婉约类的诗词数量在他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词格调高远,不流于俗,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苏轼的诗词题材涉猎广泛,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代诗词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散文

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皆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

苏轼广泛地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曾在《自评文》中写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苏轼的文章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和畅达,在行文过程中虽然语言平实,但却挥洒如意、气势雄放。这也形成了不同于唐代文章的独特风格。

书法

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并且和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遍学晋、唐、五代的书法名家,汲取了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等书法家的精华而自成一家 。

他的用笔丰腴,笔势跌宕起伏,不仅具有天真烂漫之趣,还展现出雍容大度之感。

*在苏轼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表忠观碑》是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由苏轼撰并书。碑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原碑笔法操纵娴熟,方整俊伟。

前人对这块碑的书法有这样的评论:此碑“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 也”。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

*《醉翁亭记》,由欧阳修撰,苏轼书。宋元祜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

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

除了上面两块碑刻之外,较著名的苏轼正书碑刻还有《司马光碑》《赵清献公碑》、《浴日亭记》等。

绘画

苏轼在绘画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画的墨竹举国闻名。苏轼师从文与可,但他的画风比师父更加简洁有力,并且具有豪放不羁的气韵。他的画作和画风对世人的影响很深远,他主张既要画外有情,画里也要有寄托。他极度反对形似和程式化的束缚,提倡天性的解放与清新化的创作。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美食

除了以上的成就,苏轼在美食界还号称“餮翁”。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级“吃货”,不管生活得再艰难,他都会用普通的食材,发明出让人垂涎不绝的美食来。

1、东坡肉

苏轼因“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的黄州人不会吃猪肉。尴尬的是,苏轼又买不起牛羊肉,就自己研究,发明了“东坡肉”。

2、东坡豆腐

这道菜还是苏轼在黄州时发明的。豆腐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由于物美价廉,深受百姓喜爱。苏东坡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在面粉和鸡蛋调制的面糊中加入众多调味品,然后把豆腐裹满面糊,再放入熬至五成热的油中,炸至金黄时捞出,与事先准备好的蔬菜放在盘子中,色香味俱全。

3、羊蝎子

后来苏轼又被贬到惠州。那时的惠州街市上一天只能宰杀一只羊,苏轼一心为民,当然不好意思去争着买羊肉。于是他就嘱咐杀羊的人,把那些没人要的羊脊骨给他留下。苏轼把羊脊骨带回家后,先将煮透羊脊骨,再用酒浇在骨头上,撒盐适量,最后用火烘烤。当羊脊骨发出微焦的气味时,就大功告成了。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羊蝎子”的前身。

4、烤生蚝

苏轼的苦难生涯还没有结束,到62岁时,他又被贬到了更荒凉的地方——海南岛儋州。既来之则安之,苏东坡跟当地人一样,有什么吃什么,但他最喜欢吃的是生蚝。

苏东坡太爱吃生蚝了,甚至担心朝廷士大夫来跟他分抢,于是将品赏之后的感受写成了脍炙人口的《食蚝》诗:

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在苏轼写给儿子的信里,他这样乐观地说道:我给你说,千万不要告诉那些朝中的士大夫们,我怕他们千里迢迢跑来跟我抢如此美味。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孔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结语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各种坎坷,但他都没有放弃。在不同的逆境中,他都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化解心中的苦闷,他的乐观也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世人。因此,他的生命之花才如此灿烂耀眼。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三:

我最欣赏的励志又悲情的人物还要属刘皇叔

励志人生

刘备自从二十三岁正式起兵,一直以兴复汉室为理想,一生中连遭挫败颠沛流离,他的足迹遍布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益州等地,几乎将中原九州走了一遍,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以开局一草鞋结局三分天下有其一而结束。

刘备除了百折不挠得精神外,他更懂得团结兄弟,虽然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但刘关张感情深厚却是真实的。另外刘备还肯放下身份三顾茅庐求贤,并虚心求教。

向刘备这样团结兄弟、百折不挠、虚心求教的创业者不正是励志典范吗?

悲情晚年

刘备一生虽然励志却也是悲情的,他经过三十多年摸爬滚打后好不容易终于要迎来了春天,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相继取得荆州、益州,理想正要实现的时候,却不想陪伴自己三十多年的老兄弟关羽张飞相继被害,对于亲如兄弟恩同父子的老兄弟被害,他毅然决然的兴兵复仇,最终遭遇夷陵惨败后再也没有两个兄弟陪伴左右,打不死的刘小强就此倒下,临死将年幼的儿子和举国上下托付给了诸葛亮后含恨而终。

(励志故事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www.lizhigushi.com/lizhixiaogushi/a36566.html)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lizhixiaogushi/2021327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