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小结范文

2020党员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和感悟范文摘抄

外卖省钱大联盟


2020党员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和感悟范文摘抄

导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党员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和感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我的脱贫故事

陕西省汉口市两河口镇 王康

我叫吴胜利,是陕西省河口市两河口镇镇松花村一名贫困党员,今年41岁,家中3人。父母都是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为支撑家庭我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早年我结过婚,但是因为家里贫穷妻子带着女儿和我离婚了。我一气之下常年不回家在沿海地区打工挣钱,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努力挣钱,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把家里的老房子翻新,要让离我而去的妻子看看,我只是一时贫穷,不是一辈子贫穷。2018年5月,镇政府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多次打电话宣传扶贫政策,我毅然决定回家发展,利用好扶贫政策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了新房,心间暖暖的

回家之后,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第一时间到我家宣传扶贫政策说,“针对你家的情况,我一班人商量,现在国家实施危房改造政策,拆除重建每户可以补助3万元”。2018年6月我着手开始筹备修建房屋,利用我在外多年务工挣的钱,通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2018年9月我搬进了新家,同时政府的补助款也分为2次全部给我补助到位。看见家里新修的两间一层的新家,我感觉浑身上下都有劲了,日子也有了盼头,心里喜滋滋的。

有了工作,心田美美的

回家之后,村两委及时找我谈心说,“你专科学历,有在外面闯荡多年,现在村上刚好搞换届选举工作,村文书一职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们推荐你来当村文书”。本想着等房屋修建好再出去打工,但是回头我想想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顾,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个事,虽然在村上干,工资么有多少,但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从2018年6月份开始我一边在村上工作,一边张罗着修房的事情。虽然两头跑,两头都要操心,但是我不觉得累,因为我们村上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20余户,能帮助他们实现早日脱贫,把国家好的扶贫政策落实下去,我感觉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有了产业,心中甜甜的

在村上工作,我了解到村上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经济组织。今年我村建成了大棚黑木耳生产基地,5个大棚整齐划一的排在顺沿河边的田地里。大棚黑木耳生产技术含量较高,而我村又刚好缺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值此之机,我踊跃报名,第一批就加入了黑木耳生产协会,后期又多次参加县镇各级组织的黑木耳生产技术培训和观摩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技术要点。在今年9月下旬,我村大棚所用的菌袋已经全部地栽完成,我利用前期所学,在大棚建设、喷灌用水引流、菌袋穿刺、菌袋地栽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帮助。眼下,只需按照生产的技术要求,控制好温湿度、发好菌丝,黑木耳的收获指日可待。作为先期的会员和技术人员,黑木耳带来的经济效益,我肯定会从中受益,这更坚定我回乡发展的信心。另外,我在村上互助资金协会已贷款3万元,凭着我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我认定泥鳅养殖市场前景可观 ,两河口镇地处4县交界处,周边市县对泥鳅的需求较大。我计划先用3万元把泥鳅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起来,先在今年小规模的试养,等市场打开后,明年之后再扩大规模。目前虽没有建成实施,但有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扶持,我的信心很足,产业发展给我增收、创收以及助力我近期的脱贫、远期的致富,绝对是一条稳稳当当的路子。

前几十年,我时有穷困潦倒、生活窘迫,但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俨然身份一变,从国家重点照顾的贫困户已慢慢过渡为可稳定增收的预脱贫户[

]。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今年定能高质量的脱贫,在此之后,通过产业发展的加持,我还要在脱贫的基础上致富。后几十年,争做一个致富的带头人,致富自己、带富别人。

篇二:

打造党建“高速带” 构建小康“绿化带”

湖南省江永县委组织部 毛建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从党的农村组织上发力,不断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步子上来,不断增强农村在精神文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工作上的“造血功能”。

画好产业发展“同心圆”。地方经济发展高度决定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度。目前,随着“三变改革”的纵深推进,要坚持从地方资源上入手,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的力度,着力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的福利待遇。要坚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按照企业投资、政府引导、村级主抓的方式,不断整合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构建新时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航标,进一步引导各村外出的年轻人返乡发展,不断输送更多“乡土人才”到产业发展的一线上来,着力构建三级产业发展“同心圆”,确保抱团共建小康致富路。

架起基层治理“等高线”。基层治理强不强,一个是要看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功能发挥好不好,另一个要看党群参与度高不高。抓好基层治理,重点还是要在“三治”(自治、德治、法治)上发力,通过结合村情实际构建符合村级发展的“制约力”,不断保障村级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活动。另外,坚持发挥好乡镇党委主导性作用,做好在基层治理上的人员保障、经济保障和制度保障,切实为基层治理的高度注入“源动力”。

注入环境治理“新活力”。坚持创新村民参与机制,与村民签订《庭院环卫三包承诺书》,与村民达成共识,提高村民参与可度,共同打造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文明规范的家园形象。将各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培养村民互相监督卫生的习惯,并通过卫生“十星文明户”的评选,选出各村卫生搞得最好的“卫生之星”,对卫生搞得差的村民进行通报批评,在各村内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及卫生意识,极大的提升了环境治理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保持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清洁家园的良好场景。

篇三: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但是,越是攻坚期,越要实打实,坚持问题导向,把好事办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一些干部群众呼吁,少一些形式主义扶贫,多一些走村串户服务。

“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口号喊得再响,还得基层干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落实才行。目前,全国已经到了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时刻,各级政府、党员领干部需要实打实地为困难群众办点实事,摆不得半点“花架子”。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互相检查变“互相拆台”,无效评比劳民伤财。据《经济参考报》刊文,称“哪个地方‘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还得好吃好住好招待”“一次‘迎检’花掉20万”。

脱贫攻坚不能靠“评比”“检查”,要靠真抓实干,这种“巧算”式的博眼球只能是昙花一现,消耗的是基层干部的时间,损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迎检”若成头等大事,谁还有心思去进村入户走基层?谁还有心思去谋划产业助发展??谁还有心思去结对帮扶促脱贫???

笔者以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坚决杜绝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以“责任重于泰山”的崇高使命感,以“无功便是过”的理念,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干实事、见实效,莫陷入检查评比的“怪圈”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xiaojiefanwen/202026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