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小结范文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4-0076-04

一、引 言

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营考核的理念和方法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绩效考核在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方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Robert Ka.plan)教授和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诺顿(David Norto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

(Bal.anted Score Card,简称BSC)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绩效的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等4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衡量,形成了一套新的经营绩效考核系统。其显著特点是将银行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银行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把银行的使命和战略转换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核心理念是:只有“根深”(学习成长能力强)、“枝壮”(内部流程有效率)、“叶茂”(客户满意度高),才能“果好”(财务效益高)。这一核心理念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设计

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整个商业银行考核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在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1.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构想

商业银行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时应实行包括分行卡、公司条线卡、零售条线卡在内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其中,银行分行卡对应分行整体绩效评价,公司条线卡和零售条线卡是分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两大条线的进一步细化。一般地,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构想应具体体现以下3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在各项指标(如对私存款指标、个贷指标、VIP客户数及中间业务收入等指标)的设计上应根据银行特色建设、业务整合情况和历史原因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规模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平衡发展。其次,银行在设计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突出客户基础指标、减少绩效考核均衡指标、同时促进业务规模、经济效益等规模指标与业务转型、客户基础、优质服务和风险控制等均衡指标的发展,实现分行与总行卡指标对口衔接。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应用方面,应坚持以利润为导向、以战略执行效果为调节的应用策略,并补充市场占比调节系数,突出扩大市场份额的要求。最后,银行各个管理部门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设计要考虑各部门之间共性、个性工作,重点突出总行卡分管专业指标、部门重心工作、基础项目推进、定期反馈等主要指标。

2.确定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根据银行的具体实际,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关键因素不超过8个,同时必须兼顾银行的多个层面,在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取得平衡。对商业银行而言,80%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应当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在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取中,应该结合部门目标和岗位特征,全面分析和判断指标是否是“部门成功关键”或“岗位成功关键”,从而选取适当的绩效考核指标。因此,银行在确定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时,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瞄准战略目标,找出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关键因素。

3.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研究开展得较早,研究深入,方法成熟。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银行就确立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和实务界愈来愈认识到商业银行原有的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局限性,逐渐把客户满意度放在首位,开始重视内部程序管理、学习与成长等无形资产方面的因素,银行绩效考核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只有处理好非财务指标,有选择性地将客户管理、内部程序及学习与成长等方面的因素融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才是完善的。

本文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独特之处,在明确各层面战略目标之下,尽量保持商业银行原有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设计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财务层面。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财务层面的指标设置应以利润稳定增长和不良贷款监管达标为战略目标,设置经济增加值、非利息收入等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营运资金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指标,通过对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获利能力在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与同类银行的差异水平。其次,客户层面。商业银行是一个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行业,在设计绩效考核客户层面的指标体系时,可设置获取目标客户数、客户关注度指标。但是,绩效考核客户层面的指标体系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客户关注度、客户满意度的评价是客户的主观态度而不是其客观行动,因此还需要与客户保持率等指标相结合。再次,内部业务流程层面。业务流程是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逻辑活动的有序集合,推进流程效率提高和案件发生最小化应为内部业务流程的战略目标,根据银行各单位业务特点、产品和部门的不同,商业银行在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绩效考核可以设置风险控制、产品和服务创新、合规经营等指标。最后,学习与成长层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员工满意度,使员工能成为训练有素且士气高昂的工作团队。本文设置各岗位胜任员工占比、员工保持率等绩效考核指标。

4.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合理、科学的指标权重是商业银行进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针对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特征,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可以将定性和定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其中,定性确定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定量确定方法可以用层次分析法。一般地,由于财务层面的各项指标体现的是银行的工作业绩,所以相应权重较高,财务层面的各项指标可以占比

40%左右;而对于像员工流失率这样的指标,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对银行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可控性较低,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对其很难掌控,所以相应的权重就比较低。针对银行各个支行及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特性,各个层面指标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相应的会各自有所侧重,但是一般权重都不应该超过30%,权重过高容易导致“抓大放小”对权重相对较小的指标不予以关注,而且容易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正;相反,权重的设置也不应该太低。太低会使得考核的指标缺少影响力而相关的部门不予以足够的重视。总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是完全可能制定出符合自己银行特点的指标体系的权重的。

三、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是商业银行追求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贵探索。在深刻把握平衡计分卡的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在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和指标设定必须因果相联,科学合理

首先是下级行的平衡计分卡必须与上级行平衡计分卡衔接,各部室的平衡计分卡要与本行的平衡计分卡衔接,岗位客户经理或专员的平衡计分卡与部门的平衡计分卡要衔接。其次是时间衔接。年度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分解到季度,季度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分解到月度。同时,为了避免银行管理层在多项指标中耗费大量的精力,减少银行在收集数据和监督活动中花费的时间和资源,测评的指标不应过多,要坚持精而不多,控制在20个以内;明确而不模糊,能够有效量化;关键而不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2.突出战略重点

设立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不封顶指标,对公为对公存款日均、中间业务净收入、有效客户指标;对私为储蓄存款日均、个贷时点、中间业务净收入、有效客户指标,采用按绝对值超额完成数加分制。突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

3.注意沟通反馈

在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是一项需要管理层、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和个人充分参与的工程,只有各个层次对银行的整体战略、局部策略和阶段性策略充分认同,才能保证平衡计分卡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与银行管理层、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才能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如可以充分利用刊物、公告栏、会议等形式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根据需要修正绩效考核计分指标,改进绩效考核的方案和流程,相关部门同时根据沟通及反馈的意见不断地对每个绩效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评估和测算。

4.建立奖惩制度

为了使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顺利实施,真正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结果利用起来,商业银行需要在各部门及个人层次上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优越性。

5.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专人负责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2

××银行员成立于1998年,属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员工7278 人,其中总行员工1022 人,分行员工6256人,学历情况为研究生685人,本科5707人,专科628人,高中、中专及以下258人,组织架构形式为总行―分行―支行,职能管理分为行级、部门级、员工级,该银行目前采用360度考核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工资调整及职务晋升等方面。

一、现有绩效管理办法

考核人,考核人包括下级、同级、上级,如对于普通员工来讲,考核人包括自己、中心负责人、部门总经理,对于中心负责人考核人包括自己、下属、部门总经理,对于部门总经考核人包括自己、下属、行领导。

(二)考核方法,该银行目前采用360度考核方式对每位员工进行考核,具体方式是考核人对被考核人进行匿名打分,按中心为单位进行打分,每个考核人员将拿到一份绩效考核表,分值区间为〔1-∞〕,比如××中心总人数为14人,那么每人需在绩效考核表上给出14种不同分数,从而形成整个中心所有员工进行排序。

(三)考核周期,年度考核,每年年末对所有员工本年度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四)考核结果面谈,绩效考核结束后,根据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相关领导进行考核面谈,告知其考核结果和所属等级,并由被考核人员讲述自己在工作中不足,领导提出相关改善和提升意见。

(五)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运用在每位员工年终奖和下年度工资以及职位晋升资格认定等方面,考核结果分为A+\A\B\C\D五个不同等级,其中,A+级员工年终奖上浮10%,并具有晋升资格,A级员工年终和下年度工资水平与本年度保持持平,B级员工年终奖及下年度工资水平在现有基础上下浮20%,C级员工年终奖和下年度工资水平在现有基础上下浮30%,D级员工进入待定区,下年度工资下浮50%,并进行岗位调整,连续两年D级将辞退。

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法主观性较强

采用360度考核的方法,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容易将考核结果失真,无法准确体现每个员工工作业绩,往往会凭借个人关系或主观印象进行评价,这将导致员工重视拉拢个人关系,而不是提升业务技能。

(二)绩效结果运用缺乏科学性

该银行现有考核结果运用,通过考核将员工区分不同等级,决定工资薪酬、奖金、是否具备职务晋升资格等,看似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极致,可这种应用存在诸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因素:首先,会引起同事之间的互相猜疑,产生溜须领导、拉拢关系等现象;其次,将降低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影响企业整体利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若想培养优秀的团队,需要团队每个成员共同智慧。最后,因不同员工处于不同级别,等级低员工难免产生消极工作态度,无法传递正能量,不愿意与人分享,将缺乏有效沟通。

三、改进建议

(一)完善考核方法,采取关键绩效考核方法

采用可衡量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核,从财务、客户满意度、内控、个人成长等不同方面进行选取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在此强调,关键绩效指标不易过多,每个维度选取1-2适宜。

财务指标方面。可以选取存款余额、存款日均数等为银行资产增加做贡献的指标。

客户满意度方面。若与客户有直接相关的人员,可以选取客户投诉率等指标;若与客户无直接相关的人员,如总行部室员工,可能不涉及与客户直接沟通和交流,可以选取能够替代的指标,如相关利益人投诉率等指标。所谓相关利益人指平常具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人员,这些利益相关人员往往除了工作上的往来,不会涉及太多的个人情感,可能属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内部控制方面。可以选择内部风险控制率等指标,无论是业务岗、还是管理岗都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同风险。业务岗操作风险极其显著,管理岗决策风险尤为突出。

加强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政策宣传,并加以绩效辅导。

对××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培训及辅导,提高各级领导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绩效管理能力,上至高管、中层下到普通员工,让大家充分从思想上认识、理解绩效管理,在××银行公司范围内逐渐营造一个健康的绩效管理氛围。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贯穿着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绩效辅导分三个层次:一是专业性辅导—人力资源部肩负体系推动、业务培训、专业咨询的角色,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绩效专业辅导的责任;二是各级经理人对下属的辅导――绩效管理的宗旨是直线经理的考评管理,高管领导、中层领导、基层业务组长等各级经理人肩负教练的角色,在对下属员工工作目标制定、资源支持、绩效结果评估、绩效反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激励等环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员工自主管理,员工要进行自我开发参与绩效管理,查找不足改进绩效,循序渐进提升个人绩效。

(三)做好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3

银行之所以称为特殊的企业是由于它的经营对象不是一般商品而是货币。它不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而且对金融市场和其相关衍生物的经济活动起着关键作用。银行在金融领域的支柱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为考核标准。KPI 激发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经营业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以C银行S分行为例,从企业决策层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现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

S银行为国有商业银行C的下属二级分行,在省分行的授权下开展各项金融服务业务。该行在全市范围内目前共设5个支行,30多个营业网点,市分行本部设有三大部室。S银行以KPI为基础,实施三层面业绩考核。

(一)省分行对S行的绩效考核

省分行对S行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对经营绩效的考核及年度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采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并与KPI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经营绩效考核是在一年内按季度开展,核心考核标准为经济的增加值,并适当参考经济增加值的增量。在每季度末,S行在全省二级分行中进行指标座次及排名,它的绩效的工资性费用与省分行直接挂钩。绩效的工资性费用由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构成。在考核当期与经济增加值挂钩而分配的工资费用即为绩效工资,其挂钩程度较高;在考核当期与经济增加值的增量挂钩而分配的工资费用即为激励工资,其挂钩程度较低。绩效工资面向全体员工发放,激励工资面向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发放。考核关键业绩指标是在每年年末开展,与年终奖金挂钩。主要考核指标包括效益指标、质量指标、战略指标三类,其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

表 1

(二)S行对各部门的绩效考评

在S行,将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国际业务部等这些能够创造经济增加值的部门称为业务经营部门,将那些如财务会计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进行行政类管理、协调银行内部沟通运行的部门称为综合管理部门,而将那些如安全保卫部、宣传部、系统工会等提供运营保障的部门统称为支持保障部门。

作为经济增加值的直接创造者,激励工资的分配会向业务经营部门有一定倾斜,而它剩余的部分则按人数平均分配给安全保障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这样使得绩效考核指标对经营部门的员工工作产生一定的导向和牵引作用,将个人目标与公司整体战略相结合,也使该部门员工学会站在全局之上思考问题。显而易见,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集中测量影响绩效的关键行为,而且由于简单易懂,短小精辟,变得更加具有可控性。对于业务部门的员工而言,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得他们努力工作以达到绩效测量和奖励的标准,发挥了绩效考核的引导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忽视了行政管理部门和保障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缺少针对这些员工的具体考核办法和衡量标准,无法实现考核的整体、全面性。

(三)S行对员工的绩效考评

S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每季度末对员工的考核,这个考核要求各部门根据其自身情况自行制订考核标准,自行组织,考核结果是部门内部发放激励工资的重要依据。考核指标通常分为德、勤、能、绩四类指标。其具体指标体系划分如表2。

表 2

四大类十个指标共一百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一般由本人、上级、下级、同级各填一表,各表赋予适当的权重,综合计算得分。然而各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不一,且受管理范围和职位等级的限制,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运用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因而制订出的考核办法的合理性、考核标准的公正性、考核指标的科学性都值得商榷。二是每年末由S行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的年度绩效考核,主要采用的是360度考核法与述职听证法相结合。考核的程序分为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确定考核等次、意见反馈、整理归档5个步骤。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各部门管理人员,他们的绩效考核指标都是根据银行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设计的。将员工的工作与组织远景,银行战略与各自所在部门相结合,层层分解,层层贯通,使每一员工的个人绩效、部门绩效与公司的整体效益相互影响。确保员工的绩效与客户的价值期望相融合,共同为实现客户的效益最大化服务。

二、C行S分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KPI实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走向了标准化、正规化的道路。但其也暴露出问题,表现为:

(一)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实施相脱节

S行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将考核本身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银行发展与长期经营的指南是它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若战略目标无法切实有效地落实到个人及部门目标,那么各部门在制定绩效考评标准时,就会忽视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组织绩效,仅仅将目光放在部门内部,只考虑本部门利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无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各自部门的绩效计划,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不能始终与每个员工的工作进展保持一致。因而员工无法知道自己的工作业绩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多大关联,负责人也无法清楚地了解员工的个人绩效的提高对银行总体绩效的提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所发挥的作用。

战略管理强调战略指标或关键业绩指标。但S行的考核体系采用的四大指标与银行的战略目标关联度有限,很容易使管理者偏离考核的方向,无法实现战略目标。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仅以工作结果(包括短期的财务结果或数量结果)作为工作绩效的考察重点,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相关性很低,无法体现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同时,过分倚重财务指标的绩效考核刺激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指标设计方面有问题

考核指标值设定过高,难以完成指标任务。S银行对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任务重,主要体现在业务规模、利润要求、资产质量方面,这是当前考核指标中最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近几年的股份制改造,需要以较高的盈利能力作为保障才能在短期内消耗大量的历史不良资产。因此,省分行下达到S行的考核指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为充分体现银行的经营绩效,往往下达到S行的指标任务总和超过了省分行的设定值。

考核指标内容不全面。S行的考核指标单一主要反映在综合管理和支持保障类部门,由于这些部门没有具体的财务类指标来体现工作业绩,对他们的考核主要采取定性的非财务类指标,如能力素质、职业操守等指标。这些指标相对比较单一和笼统,在实践中难操作,无法适应对这些部门员工的考核要求。因此,银行的考核人员在设计考核指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差异和岗位的差异,为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从而适应银行内所有部门和员工的要求。

考核指标权重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注重工作业绩,而对内控管理及员工的自身发展和团队建设重视不够,在指标权重设计中经营成果类指标的权重值设置较高,内控管理类指标权重值较低。在S行对部门的考核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仅对为银行创造经营业绩的业务经营部门进行考核,发放与员工绩效相当的激励工资,这说明银行都相对忽略了通过考核指标权重设置的引导作用来加强内控管理。银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注重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因此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权重,区分不同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找出经营成果类指标和内控管理类指标的权重平衡点,既能促进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又可以有效预防、化解各种经营风险。

(三)考核方法简单且结果运用单一

从S行考核指标体系的划分中可以看出,当前银行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存在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单一落后的缺陷,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今银行的考核制度中。考核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岗位考核指标相同,部门差异无法体现。S银行现有员工绩效考核虽然是按3个阶层划分,即由省行对分行的考核、分行对部门的考核、部门对员工的考核进行的,但不同部门同一级别的人员使用相同的考核测评表,没有对考核内容的指标进行具体的区分、细化,没有与被考核者的工作内容相结合,部门及岗位之间的差异无法体现,从而使不同部门员工间的考核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

S行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在于缺少对考核结果的严格监督与正确评估。在整个考核中,高层管理者或是部门直接领导通常作为考核者,而这些直属上司往往会在绩效考评中掺杂自己对员工的一些个人情感、私人偏好等主观因素,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结果大多仅仅是考核者个人意愿的体现,员工的工作能力通常没有充分的时间被考核者所熟悉了解且考核系统不够严肃、连续;加之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考核者自身也没有所需的动力、能力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使得考核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客观,被考核人员也无法知道考核者对自身的评估情况;再者因为考核者本身也不能真正深入理解绩效考核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也没有能力将评估结果反馈到考核人员。这样的考核并不能体现公平与公正,考核结果很难使被考核者信服,对银行实现战略目标、合理分配员工绩效工资可取的价值很小。

(四)考核缺乏员工参与和反馈

忽视员工的参与是S行绩效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制定考核计划时,由于忽略了自上而下的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造成很多一线员工对现行的考核体系不了解,简单地将绩效考核理解为完成上级行或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的手段和工具,将考核单纯的看成薪资发放和职位晋升的数字依据,这使员工对考核缺乏理解和认同。同时在考核过程中缺少绩效辅导和反馈的环节,员工无法知道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使员工不清楚工作努力的方向,无法通过绩效考核对自身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S行在构建新的考核模式的过程中,有必要让员工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到绩效考核全过程中来,帮助员工全面理解和把握考核的目标,切实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潜力,不断提升其工作绩效。

由于目前银行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以KPI方法为主,在指标设置上主要对以效益、资产质量和经营规模为主的三大类财务指标非常重视,而对非财务类指标(如内部运营指标、客户指标、员工发展指标)关注较少。因此所要建立的完整全面的考核体系指标应包括财务类、客户类、内部运营类和员工发展类四类指标指标,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银行最终的经营成果,将银行的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银行的效益与员工的业绩协调在一起。

三、对目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结构开始向扁平化发展,经营团队逐渐开始出现。单纯以静态财务指标为主的KPI考核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时S行在内的各级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一种动态的考核制度来帮助提高管理绩效,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从而实现银行战略目标。平衡计分卡的引入是解决目前绩效考核问题的积极探索。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的多元目标总结为可计量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4个方面,对战略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当企业的绩效考核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时,企业既可以从财务方面控制业务过程,还可以结合其他三个方面做出短期计划,监督短期行为效果,利用最终的绩效考核结果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并评价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4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向市场经济体制、向国际规范迈进的步伐加快。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将随着入世而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等等,面临着入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力资源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管理相对而言越来越复杂,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怎样使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等等;这些都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相关,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函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

银行的绩效管理是使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持续交流的过程中,为银行持续创造价值做出可预见及评价的贡献的一整套程序。其银行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持续改进银行各个层面的绩效水平,实现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融合,引导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如KPI、平衡计分卡、述职制度等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这些方法如何有效地与实际结合,目前还在结合行业特点作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走在探索绩效管理的前列,大都已建立了以综合经营计划为前提和考核标准的绩效体系;建设银行也己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财务考评体系,总行推出了人事激励与约束考评办法;农业银行虽然基本建立了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考核,但其缺乏综合经营计划等基础考核体系,总体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基于经营管理实际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还比较少,根本上还是缺乏基于经营管理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尚没有建立起扎实的管理基础,如完善的岗位评估机制等,也没有形成能与先进管理理念有机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等。故此,目前国内银行的绩效管理尚在初期阶段,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与缺陷。

3 我国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绩效管理的定位不准

绩效管理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评价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管理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结果是流于形式;有的没能很好地利用考核结果,耗费了大量的时问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有的是为了分配工资而考核。片面地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对考核的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3.2 绩效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近年来国有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已由过去的“德、勤、能、绩”体系转向了以业绩为主的体系,考核标准多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银行部门分类设立,在业绩标准的制定上存在多种问题。一方面是设计业绩标准的主体单一,人力资源部门对各部门了解程度有限,在没有部门主管及员工参与的情况下由其主观制定出的标准缺乏合理性。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绩效的多维性、多因性特点,绩效考核指标重业绩轻其他、重结果轻过程,绩效标准缺乏科学性。

3.3 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凡是国有银行的员工,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少认识,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员工从一进银行就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连续做了十几年,对其他的工作岗位一无所知:有些员工刚进行时朝气蓬勃、有所专长,但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专长慢慢消失;员工只能等待,等待为数不多的晋升机会,实现他们认为的职业目标,而得不到机会的员工士气越来越低落,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灰心,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大幅下降。

3.4 绩效信息记录工作量大,疏导沟通流于形式

非经营部门(岗位)每周都要编制工作周报,部分员工还有工作记录、丁作计划等。指定的工作人员还要审核、汇总、检查个人、小组、部门丁作周报和其他资料,并做好记录,工作量较大。据调查统计,这些工作已占到每人工作量的1/6,个别时候达到1/4以上,部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难以考证。少数部门(岗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绩效,经常做表面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工作;少数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了解得不够透彻,缺乏沟通技巧,所提建议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无法帮助下级改进工作,无法纠正绩效行为与目标产生的偏离,加上部门(岗位)与上级的沟通机会不均等。使少数管理者对下属工作业绩的评价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岗位)的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结果运用。

3.5 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考核指标的选取仍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较差。根据现今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些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逐步完善。

4 加强我国银行绩效管理的途径、建议

4.1 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考核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者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价,它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为提高员工能力与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绩效的提升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4.2 制定科学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管理者要对部门(岗位)的工作环境、历年工作完成程度、同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管理双方能够充分沟通.科学合理地确定出绩效管理周期内绩效目标、计划进度及其评价标准。然后将绩效计划层层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尽量减少行政命令,使部门(岗位)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绩效计划:适当增加奖惩指标的加工比例,给部门(岗位)的创新增加动力。

4.3 以人为本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11-02

1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概念和原则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考核对象上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下至基层柜员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针对这些考核对象,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他们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对象的过程。

适当和先进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制定制度是一般要遵循一些原则。(1)明确化、公开化原则: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考核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考核标准、程序和对考核责任者的规定在企业内都应当对全体员工公开。(2)客观考核的原则。客观性是所有的考核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更应当根据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3)公平公正的原则。要由公正并有一定资格水平的考评者用公认的尺度对所有考核对象进行统一的考量,并将考核信息完整、准确反馈出来,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并能够对考核标准有准确的、统一的理解。(4)反馈的原则。考核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同时应当向被考核者就结果和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2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展现状

(1)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商业银行已经普遍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和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要求。

(2)普遍引入并日益重视内控合规类指标。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内控制度、合规文化的建设力度,注重对主要业务环节和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普遍引入了内控合规类考核指标,引导各级机构严格按照股份制改革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合规操作、稳健经营。

(3)考核结果作为业务授权和资源分配的核心依据。商业银行都比较注重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资源配置和内部奖惩的主要依据,来充分调动了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

(1)评价体系与战略目标脱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其绩效考评体系不能有效传递银行战略目标。绩效考核应该是把银行的战略目标,和考核对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照和科学的评估,从而保证银行各部门工作的融合一体和总体战略的正确和高效的执行,这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但是不少银行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从银行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绩效考评与银行战略目标相脱节,不能有效引导员工向组织的目标努力。战略目标不能有效落实到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各职能部门在制定绩效考评标准时,主要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从而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

(2)风险隐患约束不够,短期激励过度且长期激励。

近几年,商业银行基层行特别重视短期的盈利表现,而忽视长期盈利能力的积累。考核结果的运用相对孤立、片面,对员工过于注重短期激励、忽视长期激励,只是简单地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行的年度经营费用和员工工资奖金报酬收入直接挂钩,激励手段变成了单纯的收入奖励和费用增拨,约束手段变成单纯的奖金和费用扣减。银行贷款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在贷款发放后按季度确认,而贷款本金的损失要等到贷款形态发生变化、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以确认,而当期兑现物质奖励、不计量潜在风险的做法,使得业务人员容易采取短期行为来完成考核任务,形成较大的潜在风险。员工为获取奖金和快速提高业务量,忽视对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落实风险管理措施,甚至发现虚假收入证明后仍发放贷款,等到风险大量暴露之时,当时的经办人员已经拿到现金奖励离职了,风险损失由银行承担,责任人难以被追究责任。

(3)绩效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与科学性仍需提高。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现有的考核指标内容仅包括了以效益、发展和质量为主的三大类财务指标,没有建立起包括其他三方面的绩效综合考核指标,一方面考评指标过于单一,考评指标内容不全面,考评指标权重设计不合理考评指标单一;另一方面不能从客户角度反映对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的满意度。另外也只能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最终结果,不能反映其内部运营过程和活动,也不能从员工发展角度采取对应的措施提高员工素质,不能将基层行的整体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有机结合起来。

(4)考核中员工参与度不够。

员工是考核机制的对象和载体,员工对考核指标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商业银行整个绩效考核办法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就是普遍忽视员工的参与。在考核目标的制定方面,事先往往没有自上而下地广泛征求意见,造成大部分基层员工对现行考核办法的目的和作用知之甚少,简单认为绩效考核仅仅是工资、奖金和职务。晋升的依据。这导致了普通员工对绩效考核办法缺乏认同感,甚至对绩效考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考核过程绩效辅导几乎没有,普遍缺乏以会议交流或定期报告进行相互沟通,缺乏对员工的反馈,无法使员工知晓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员工所能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物质报酬,难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4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绩效考核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从银行的上级领导、经营管理者还是银行员工,对绩效评价

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一财务指标的考核阶段,相当一部分员工对绩效评价的作用认识不足,仅仅把绩效评价作为评奖金、晋升职位的测评工具,没有将其与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相结合。

(2)银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小银行和大银行的人员素质存在差距,这是因为大银行的待遇远远高于小银行,因此优秀的人才均倾向于流向大的银行。另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在人才结构上存在也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银行的绩效评价在其内部实施的效果大不相同,从而使得整体绩效评价问题重重-这就间接影响了绩效评价所用指标的科学性。

(3)银行的治理结构落后。

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是保证绩效评价体系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基础。我国商业银行的划分基础是业务和品种类型,而其内部机构设置明显带有机关模式的特征,这种内部机构设置方法,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经营的金融规律产生矛盾,对银行内部绩效的评价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公证性。

(4)银行产权结构模糊或者不合理。

产权是决定银行结构制度形成的最关键要素。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要与其它的相关制度安排在一起发生作用,才能发挥其有效功能。特定的产权安排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绩效评价体系的最终考核对象都是个人,它只有与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相匹配,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其功能;在产权结构模糊或者不合理的情况下,就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来设立和实行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

5 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议

(1)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改进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关键。首先应当增加非财务考核指标。丰富考核指标的内容,使考核指标涵盖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员工发展指标等多方面内容,实现财务、非财务指标间的平衡。其次还要把弱化市场份额类考核指标。必须禁止业务条线在正式的绩效考核体系之外再下达一些市场份额类的考核指标。另外还需要加大资产质量和内控合规考核的力度。商业银行要研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把资产质量和内控合规考核列入基本考核内容,适当增加分值和权重,切实建立提高资产质量的长效机制。最后还必须纠正过度的短期激励,引入一些长期激励办法,适时引入国外商业银行实行的奖金延后支付、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激励办法。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外部监管机制。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6

市场经济下,适者生存的硬道理得到了证实。银行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着竞争与挑战。银行业与客户打交道,提高服务质量,推出优质产品,让客户满意,是银行业适应金融市场的基础。那么银行业管理层如何制定出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加以科学地实施,让员工的激情与潜力在工作中加以释放,是银行业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

一、目前银行业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不足

1.理念有误

我们知道员工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促进银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应该与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但是看看我们目前银行员工考核状态,个人绩效偏离整体绩效,没有很好地将个人、团队、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进而出现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从而影响了整体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在银行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个人,个人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择手段地去拉拢老客户、发展新客户,过多的承诺、有意地回避风险,导致一些客户对银行失去信任,进而阻碍了银行发展的进程。上述银行管理层只要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绩效考核模式则导致了银行业短期效应的产生,影响了长期战略的实现。

2.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全面

银行员工绩效考核不是简单的几个重要指标的罗列,而是完整的指标体系的有机结合体,指的是在既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行为形成的过程与结果的共同考核与评估。这里强调了业绩与行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所以考核体系就要全面与完整。而我们目前的员工考核指标的设定状况是简单的重要的财务性指标相罗列,因此存在着业绩性财务性指标不完整,行为性非财务性指标缺乏。具体表现在考核指标突出了存贷款的数量与增量,不良贷款与回收状况,利润空间等敏感财务性指标,而忽略客户满意度、员工创新等定性指标,这将导致短期行?榈某鱿忠约坝氤て谀勘甑谋车蓝?驰。

3.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

因为是对银行员工的激励,所以就要得到员工的认可。我们先看看银行激励的模式,是总行对分支机构进行考核,分支机构对网点进行考核,网点再对员工进行考核,由于网点的考核指标简单,只重视硬性的财务指标,没有对每名员工进行总体价值加以分析,让员工心理产生一种不平衡感,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指导下,绩效考核显得苍白无力,流于形式。在这样的氛围与环境中,员工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很难得以提高,如果长期任由上述情形发展下去,还会导致违规发展。

二、完善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的对策

1.将平衡计分卡科学管理理念引进

考核理念要从片面性过渡到全方位的平衡。从原理上将平衡计分卡加以引入,即要从核心指标财务的角度、外部环境客户的角度、内部运营的角度、员工学习与增长的角度,做到全面平衡,又要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银行利益以及客户利益有机整合,让客户利益最大化,让员工收益最大化,进而让银行整体利益最佳化,最终促进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

2.选择适当的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不能等同于绩效管理,其包含绩效管理保护指标体系的设定,过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价,因此指标体系的设定十分重要。指标的设定要从银行的战略出发,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出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业绩分析的指导下,还要体现风险防范的抵御能力。总之指标体系设计要符合SMART法则,同时要注重指标体系权重的选择,防止“近因效应”的产生。

3.激励机制要公平有效

激励的目的就是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员工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更要以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利益为重,以上这些都是让员工从内心的、发自肺腑的、心甘情愿的热爱这个岗位、热爱这个行业。这些都是在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激励不能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过程,要考虑流程过程中的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既要对作业进行详细划分,还要考虑“度”的适当性,在这基础上,将网点员工所从事的作业性质进行仔细划分,再进一步地将新的、有效的薪酬激励模式加以引进。同时体现出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如对高管以及核心人员实行股权激励模式;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兑现形式;对基层员工实行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手段进行激励,当然这些都是在透明公平的前提下进行的。

4.强化考核的沟通环节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7

第二章考核原则、考核对象

第二条考核的基本原则是:突出业绩、产品计价、利润考核。

第三条考核对象是公司业务的客户经理小组,具体是萍钢组、萍矿组、基建开发组、中小企业组、机构组。组长对本小组内组员的绩效进行量化考核。

第四条资金来源:分行考核本部下拨的绩效费用等。

第五条季度预兑现。确定每组的最高绩效,对完成及超额完成季度分解任务的组,绩效考核暂时得最高绩效;未完成季度分解任务的,扣减未完成任务比例的绩效。

第六条年终总算账,全年滚动算账。在第四季度考核时,根据各组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超额部分统一按超额的比例进行奖励,并根据年终考核成绩结果,进行全年总兑现,全年滚动算账。

第二章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第七条考核内容包括客户经理应该营销的贷款、存款、中间业务、贴现、银行卡、网上银行、基金及其它临时性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等。

第八条考核形式是成立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成员统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计算出考核结果,最后由绩效考核小组审核通过。

第三章考核办法

第九条本办法的最终结果可导致完成同样利润任务比例的客户经理可获得同样的绩效工资。根据各客户经理小组侧重的业务种类不同对资产业务客户经理小组和机构客户经理小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

第十条资产业务客户经理小组的考核办法是客户经理完成贷款、贴现和中间业务实现毛利润占任务比例乘以完成任务应得绩效,再乘以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国际结算等业务的完成任务比例的加权平均数得出客户经理的本季度绩效。机构客户经理小组的考核办法参照个金部对储蓄存款的考核办法,再乘以银行卡、电子银行、中间业务等完成任务比例的加权平均数得出其本季度绩效。

第十一条资产业务客户经理小组考核办法如下:

1.市行下拨给本部的绩效费用中公司业务每季度的绩效工资为S万元;

2.各组内按照组长绩效为组员绩效的1.5倍、副组长绩效为组员平均绩效的1.3倍、本部总经理绩效为客户经理平均绩效的2.5倍、副总经理绩效为客户经理平均绩效的1.75倍、总经理助理绩效为客户经理平均绩效的1.5倍。客户经理小组的总分配系数等于组长、副组长和组员的分配系数之和。将公司业务本季度的绩效工资(S)除以全体公司业务客户经理的系数(设为×)和再乘以被考核小组总分配系数(设为×1)即得出被考核小组完成全部任务的应得绩效。

3.毛利润的任务数是指年初下达的每个小组贷款、保理、贴现等资产业务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之和。被考核小组实际完成毛利润的绩效工资等于被考核小组完成全部任务的应得绩效乘以实际完成毛利润(设为R1)占利润任务(设为R)的比例。

4.扣减:计算出被考核小组的存款、银行卡、网上银行和其他临时性任务的实际完成计划任务的加权平均比例(设为D)。将被考核小组实际完成毛利润的绩效工资乘以完成其他任务的加权平均比例(D)即为被考核小组最后的实得的绩效工资(设为J)。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J=S/X*X1*R1/R*D

注:S为可分配的公司业务绩效工资;

X为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分配系数之和;

X1为被考核小组的组长、组员的分配系数之和;

R1为被考核小组实际完成贷款、保理、贴现实现的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之和即为毛利润;

R为被考核小组考核期内的毛利润任务数;

D为被考核小组的存款、银行卡、网上银行和其他临时性任务的实际完成计划任务的加权平均比例。

5.其他扣罚:被考核小组未完成本部室或市行相关部室下达的任务或事项依照经理办公会确定的扣罚办法执行,从绩效工资中相应扣罚。如检查整改、检查通报、不良控制、劣变贷款清收、网讯报道、劳动纪律等。

将考核期内某组完成的毛利润贷款、贴现等资产业务

第十二条机构客户经理小组考核办法

机构客户经理小组以存款考核为主,其他业务的完成情况按加权比例扣减。

第四章附则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8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向市场经济体制、向国际规范迈进的步伐加快。但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将随着入世而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等等,面临着入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力资源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源流动越来越频繁,管理相对而言越来越复杂,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怎样使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等等;这些都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相关,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函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

银行的绩效管理是使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在持续交流的过程中,为银行持续创造价值做出可预见及评价的贡献的一整套程序。其银行实施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持续改进银行各个层面的绩效水平,实现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机融合,引导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如kpi、平衡计分卡、述职制度等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这些方法如何有效地与实际结合,目前还在结合行业特点作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走在探索绩效管理的前列,大都已建立了以综合经营计划为前提和考核标准的绩效体系;建设银行也己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财务考评体系,总行推出了人事激励与约束考评办法;农业银行虽然基本建立了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考核,但其缺乏综合经营计划等基础考核体系,总体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基于经营管理实际的深入探索和研究还比较少,根本上还是缺乏基于经营管理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尚没有建立起扎实的管理基础,如完善的岗位评估机制等,也没有形成能与先进管理理念有机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等。故此,目前国内银行的绩效管理尚在初期阶段,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与缺陷。

3 我国银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绩效管理的定位不准

绩效管理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评价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对绩效管理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结果是流于形式;有的没能很好地利用考核结果,耗费了大量的时问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有的是为了分配工资而考核。片面地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对考核的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3.2 绩效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近年来国有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已由过去的“德、勤、能、绩”体系转向了以业绩为主的体系,考核标准多由人力资源部门按照银行部门分类设立,在业绩标准的制定上存在多种问题。一方面是设计业绩标准的主体单一,人力资源部门对各部门了解程度有限,在没有部门主管及员工参与的情况下由其主观制定出的标准缺乏合理性。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绩效的多维性、多因性特点,绩效考核指标重业绩轻其他、重结果轻过程,绩效标准缺乏科学性。

3.3 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不同步

凡是国有银行的员工,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少认识,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和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员工从一进银行就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连续做了十几年,对其他的工作岗位一无所知:有些员工刚进行时朝气蓬勃、有所专长,但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专长慢慢消失;员工只能等待,等待为数不多的晋升机会,实现他们认为的职业目标,而得不到机会的员工士气越来越低落,开始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灰心,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大幅下降。

3.4 绩效信息记录工作量大,疏导沟通流于形式

非经营部门(岗位)每周都要编制工作周报,部分员工还有工作记录、丁作计划等。指定的工作人员还要审核、汇总、检查个人、小组、部门丁作周报和其他资料,并做好记录,工作量较大。据调查统计,这些工作已占到每人工作量的1/6,个别时候达到1/4以上,部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难以考证。少数部门(岗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绩效,经常做表面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工作;少数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了解得不够透彻,缺乏沟通技巧,所提建议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

性,无法帮助下级改进工作,无法纠正绩效行为与目标产生的偏离,加上部门(岗位)与上级的沟通机会不均等。使少数管理者对下属工作业绩的评价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岗位)的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结果运用。

3.5 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考核指标的选取仍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较差。根据现今国内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些问题的分析,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逐步完善。

4 加强我国银行绩效管理的途径、建议

4.1 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它的本质就是考核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者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价,它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为提高员工能力与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另一方面,绩效考核是对绩效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绩效的提升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4.2 制定科学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管理者要对部门(岗位)的工作环境、历年工作完成程度、同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使管理双方能够充分沟通.科学合理地确定出绩效管理周期内绩效目标、计划进度及其评价标准。然后将绩效计划层层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尽量减少行政命令,使部门(岗位)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绩效计划:适当增加奖惩指标的加工比例,给部门(岗位)的创新增加动力。

4.3 以人为本

制订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人的差异,确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并提供其施展才能的舞台。

①设计不同的发展模式。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因为人人都有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动机,而职业发展规划的存在则是敦促个人不断自主性追求成长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动力,故职业发展规划相当重要。员工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共同设计职业发展模式。员工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学历、经历、个人价值观等各种因素,明确自己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人力资源部门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建立完善岗位职业发展规划系统机制,鼓励员工分别从管理型或专业技术型发展方向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最大化地挖掘其潜力,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同步发展。

②实施竞争上岗。

“人无远虑,必有近患”,人在缺少压力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惰性,从而一事无成。因此,必要的压力是动力所在,而实施竞争上岗是产生压力的有效手段。有了竞争就有比较,能力强的员工就能脱颖而出,而不用论资排辈、苦苦等待,这样企业的活力增强了,选人用人渠道拓宽了,对企业和个人都有利。同时,竞聘成功的人有了干劲,竞聘不上的人,有了前进的动力。对竞聘成功的员工,除了肯定外,还要及时指出不足之处,明确竞聘成功只是暂时领先别人,不能做出让人信服的业绩,最后还会被淘汰出局;对竞聘失败的员工,更多要给予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和其它帮助,尽快使他们恢复信心,看清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竞争上岗做好准备。

③推行聘任制度和交流制度。

选聘管理人员,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职位要求,发挥个人的长处,尽可能放在最能发挥其长处的职位上,不求完美,但求适合。聘任要有一定的年限,一般2-3年为宜,对受聘者要明确聘期的目标,签订聘期目标责任书。根据任期内工作能力的体现和最终的业绩来决定续聘、高聘、低聘。

4.4 改善沟通方式

要改善沟通方式,增强沟通效果,尽量减少绩效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检查工作量。上下级之间应通过部门例会、定期汇报、直接面谈和电话沟通等主要绩效沟通形式定期或定期地进行沟通,促使下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能,纠正绩效行为与目标可能产生的偏离,合理评价员工在考评期内的工作业绩,分析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共同确定工作改进的措施;适当简化绩效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检查程序,尽量减少部门(员工)的工作量.集中精力搞好中心工作。

4.5 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it业的最大买家之一,我国银行业迄今已经投入了数以千亿计的技术装备成本。在软件方面,企业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也必将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应用范围。绩效考核中涉及到大量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都要通过一定的统计渠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与分析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这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来支撑,以保证考核中间进行及时、有效的过程控制与决策。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正是立足于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借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收集、观察和记录从员工入职面试到离职期间工作业绩、个人发展等各类数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9

成本绩效评价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资本主义革命的进行,使得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也随之确立。经营规模的扩大,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过去的经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式生产管理的需要。该时期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解决劳动分工与生产协作问题,管理者不仅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还应协调企业与外部的分工协作,通过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实现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初期阶段,产品市场竞争不够激烈,产品销售量基本不受限制,成本指标成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逐步取代了蒸汽时代;海外市场的开拓,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的扩大,生产更加专业化,劳动生产率亟需提高。该时期的管理思想家主要有泰勒(F·W·Taylor)、法约尔(H·Fayo1)和韦伯(M·Weber)。这些思想家对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关注的主要是效率问题,而对人的心理因素及行为特征研究甚少。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思想相呼应,美国人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实现了对成本会计制度的革新。以标准成本为依据来进行经营业绩的评价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成本会计评价方法。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经营绩效评价的传统观念,从事后评价转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控制模式。财务绩效评价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化,单一的以成本为依据进行的绩效考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903年,杜邦公司发明了以股权收益率(ROE)为考核中心的杜邦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股权收益率的分解,即将股权收益率分解为资产回报率(ROA)和利润率(PM),总结分析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诸多因素所起的影响作用。股权收益率反映企业给股东的回报率;而资产收益率主要反映管理的效率,该指标表示管理人员将资产转化为净收益的能力。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股权收益率(ROE)从所有者角度衡量企业的获利情况,但这一指标在股权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会产生股权收益率过高的错觉。将股权收益率分解为资产收益率和股权乘数解决了这一问题,资产收益率(ROA)成为衡量业绩的首选指标,它表明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通过将资产收益率分解为资产使用率与利润率,则出现了衡量业绩的第三个标准,利润率(PM)。当资产使用率衡量的单位资产获利能力已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就成为绩效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进入80年代以后,对企业的绩效评价进入到创新阶段,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80年代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了“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绩效等8项计量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也有学者提出了“权变业绩计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更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生存能力。80年代末,现金流量表作为第三张财务主要报表列入会计准则,现金流量的相对不可操作性也使得成为绩效评价的首选。现金流量在绩效评价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注:孟建民。企业经营绩效评估问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价值链之间的争夺,企业必须考虑其战略目标,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中难以得到体现。此时,企业在生产阶段的利润已经很低,一些管理咨询师、投资者不再单纯地以利润和现金流量进行企业业绩评价,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关注公司现时和未来价值的判断,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智力资本、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的关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信息,从市场角度来全面地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此时绩效评价中占主导的方法主要有美国的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及由思腾思特公司提出的EVA评价法。综合平衡计分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财务指标、内部经营指标、客户指标、学习和成长指标四个部分构成,该方法是将绩效评价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EVA等于税后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剩余收入,该方法彻底摆脱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财务扭曲现象。将综合平衡计分卡与EVA评价法相结合,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对企业经营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金融市场始终是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一统金融业发展的局面。中国人民银行既担负商业银行的职责,又发挥着中央银行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银行的考核主要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银行绩效完成得好坏与直接责任人没有直接经济联系。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逐步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对于作为金融企业运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评价工作仍然局限于成本、利润指标,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1993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指标考核体系、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指标体系及2002年由四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指标体系,由于商业银行不同与企业的经营特点,对于我国现存的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上都只能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起到参考作用。2002年颁布的操作细则中明确指出不适用于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一直以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标定位模糊

绩效考核的定位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确定管理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向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按资本金构成不同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上不同程度存在评价目标设计定位模糊的问题。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关心银行的绩效评价出于不同的目的,银行的股东及投资者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的目的;存款人关心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保证自己存款安全的目的;监管机构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出于保证银行经营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公众对银行充满信心的目的;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关注银行的经营绩效一方面是对自己管理银行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银行雇员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价目标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银行应将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才能对考核进行正确的定位。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银行管理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对绩效考核定位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上,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管理目标上,如很多银行将考核定位在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使得考核目标的定位过于狭窄。不正确的绩效评价定位将直接影响银行绩效考核的成效。

(二)评价方法落后、评价结果失真状况大量存在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绩效评价方法还很不完善,许多银行在绩效指标的设计上存在权重不合理,过分重视银行短期经营绩效的考核,忽视银行的成长性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忽视银行在资源配置中的管理作用,考核指标体系僵化。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在很大的范围内局限于传统财务数据考评。在评价时主要采用静态的财务指标,依据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一些基本的指标分析,如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边际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费用率等,缺乏对银行资金利用效率,银行风险程度考核的改进手段;同时银行在对非财务因素,如在岗员工的业务素质、基础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更新程度等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关注不够。绩效评价基本上是对历史经营绩效的总结。同时由于这些财务指标很容易被人为调节、操纵,加上银行的一些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过多干涉绩效评价工作,因此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三)缺乏与绩效评价结果相配套的激励、惩罚措施

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绩效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银行过去的经营活动从多角度、多方面做出正确的总结,对银行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计。绩效评价如果不与激励奖惩措施相结合,那么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对改进银行绩效做出贡献的人得不到或得到与贡献不相匹配的奖励,而对那些对银行发展没有做出贡献或贡献小于职位规定的人员没有实行必要的惩罚措施,势必会引发银行经营参与者的道德风险,从而使银行绩效评价工作失去意义,达不到通过绩效评价工作提升银行经营效益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激励奖励措施普遍存在约束方法僵硬、激励与约束不对称、激励方法未与风险揭示相联系的现象。激励奖励措施制定、实施的不当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不但不会产生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促退作用。

三、构建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议

随着全球性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服务品种的日新月异,评价银行经营业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商业银行与世界银行业的融合、接轨速度加快,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能够科学合理反映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指标考核体系已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加快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为绩效考评工作的有效进行创建体制基础

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国有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四家银行存款、贷款占全部银行存贷款的比例分别为68.4%和61.6%.(注:根据2001年《金融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工作对做好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绩效考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归属国家,国有独资产权模式是由国家和经营全民或社会公众的共有财产,由国家政府部门进一步通过转委托的形式将国有独资产权转委托给银行的管理层进行经营活动,产权所属关系从形式上看似乎是明晰的,但由于全民所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而导致事实上的产权归属缺位,产权缺位必将导致行政干预严重及“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虽然近些年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至今未确立和完善现代银行治理结构,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

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才是最优的治理结构。股份制改革只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的一项内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化解历史包袱、降低不良资产率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国有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必须以产权改革为前提,要解决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应该从产权改革入手。

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公司化改革和股份制改造,按照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相互分离、互相制衡的要求,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从而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十六大报告中针对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行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针对十六大精神结合银行的具体情况,有关人士已经表明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到2006年底把四家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主要资产负债管理指标居于国际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二)借鉴国外先进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方法,创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国外绩效考评已经从简单的财务指标考评发展到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将评价方法同企业发展战略及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相结合的评价阶段。虽然评价方法很多,但总体来看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综合平衡记分卡和经济附加值两种评价法。结合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两种评价在中国银行业的绩效评价中都存在一定的可行性。综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在具体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上可参照综合平衡记分卡的设计体系。

1.财务评价工作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评价办法,代之以价值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方法。采用EVA绩效评估方法,确切反映商业银行的创利情况。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评价经营绩效通常对外公布的财务指标为账面利润,如我国2000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境内外机构合计实现账面利润153.47亿元,其中境内机构实现账面利润54.6亿元。(注:《中国金融年鉴》2001年,50.)银行对外公布的账面利润与银行的实际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现在对外公布的所有的账面利润只是在考虑了负债成本之后的利润,而对于银行资金来源之一的资本金成本则被银行的经营者忽略了。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由于银行进入门槛较高,所以各家银行的资本金成本仍然非常可观。截止2000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额达4793亿元,其他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达348.8亿元。(注:《中国金融年鉴》2001年,360页、361页。)如果按照EVA评价方法计算商业银行创造的价值,现在许多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会大打折扣。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10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是对商业银行绩效实现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管理,是服务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讲,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达到本行战略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及绩效目标提升持续循环的过程。

2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认识不足、理解片面第一,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管理者往往简单地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评,认为设计考评表,量化考评指标,确立考评标准,兑现考评奖金,就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这样理解是不全面的,这仅仅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二,银行管理者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往往体现在与工资、奖金的挂钩上,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导致管理者与员工形成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将绩效管理等同于薪酬管理。第三,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在绩效管理过程当中,普遍忽视员工参与,造成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知之甚少,考核也仅是员工被动接受。这种简单的、片面的、单向的绩效管理,必然使得员工内心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单方面对自己实施的管理与约束,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消极应付甚至排斥。第四,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缺乏对员工的辅导和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员工只知道奖惩却不知晓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得到眼前的奖惩却难以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久而久之将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2在职能制组织架构下,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与战略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当前,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依从于战略目标,而是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结合各自的任务制定的。各职能部门在绩效考核中更多地考虑本部门利益而忽视银行整体利益,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不能有效地落实和反映银行整体经营战略与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绩效考评与银行战略目标相脱节,银行整体的组织绩效降低,不利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2.3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中偏重于规模指标从目前国内利率市场看,存贷款利差稳定,这相当于为国内银行业提供了稳定的盈利空间,必然导致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抢市场、争份额”。为追求高额利润,商业银行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过于偏重规模指标,而风险防控指标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同时信用风险越积越大。短期收益虽然明显,而长期来看,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风险如得不到有效防控将必然导致战略目标的失败。此外,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重市场占有轻内部管理调控,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存在隐患。在当前银行市值巨大的情况下,经营风险防控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继续扩大的重大隐患。如何处理规模、风险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在事业部制改革过程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事业部制下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

3.1绩效管理体系中各要素的转变第一种转变是绩效管理主体的转变,在职能制下,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机构的管理者,行长、部门负责人、基层机构(分理处、储蓄所)负责人均是不同层级的绩效管理主体。事业部制改革后,层级管理相对弱化,绩效管理主体上移到业务条线负责人。这样,一是能有效地避免绩效政策在层级传导时出现层层弱化的现象;二是简化组织结构,提高市场敏感度、激励反应速度和绩效管理效率;三是使绩效管理更专业化、系统化。第二种转变是绩效管理客体的转变,在职能制下,绩效评价是对客体进行整体性评价,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水平和所在地的综合竞争能力等,往往含多个层级。在事业部制下,绩效管理的客体是各业务单元,是对整个业务条线或具体产品进行盈利能力、风险状况和市场内同类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转变,一方面不仅可以使公司总部清晰地了解各项产品或业务单元的经营水平、盈利状况等信息,还可以提高总部对营业网点终端的传导力和控制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的各项成本、费用归属细化到部门、细化到岗位乃至产品,成本核算精准度进一步提高。第三种转变是绩效评价指标发生转变,职能制下,同一层级的辖内各机构是在同一指标评价体系下进行考核的,无法体现机构的特色业务,也无法计量各项产品的盈亏和价值贡献度。而事业部制下,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了按产品、渠道、客户等划分的若干战略经营单元,指标的设置更多侧重于产品、渠道和客户方面,如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结构和质量等。第四种转变是绩效评价标准的转变,职能制下,对于同一层级的所属机构,评价标准是统一的。而事业部制下,银行内部形成不同专业化的业务单元,因专业不同,考核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的标准各式各样。对于传统业务,主要是集约化考核,侧重价值贡献;对于创新业务,更侧重于市场规模、市场占比。总体来讲,各事业部绩效评价标准因产品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因发展目标不同而不同,较为灵活多变。

银行绩效考核工作总结例11

一、引言

随着我国银行的全面商业化及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深入,预算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银行的重视。然而,对于任何商业银行来说,预算都不是最终目的,它只能作为银行完成年度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真正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商业银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靠绩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确保银行朝着既定目标迈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绩效管理师预算管理的有力保障。商业银行通过预算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银行朝着年度计划发展,并将总目标分解,给各个部门制定明确的任务。为保证商业银行预算的实现,银行又把各个部门的预算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管理建立督查激励体制,促进商业银行年度计划的实现。

二、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含义

1、商业银行预算管理

所谓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指商业银行以战略目标为指导依据,为银行各项业务及业务执行部门编制明确的既定目标,使其作为职行部门的工作标准;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业绩考核的标准,从而确保银行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业务的相互协调。通常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由存款贷款业务、不良贷款管控业务及中间业务构成;业务的执行部门一般指商业银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支行。

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决策的划分及对相关行为的控制。商业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通过预算,转化成了各个执行部门的预算指标;向各个执行部门下达预算指标的过程便是决策划分的过程,同时也是管理部门实现控制执行部门相关行为的过程。预算管理为银行的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行为提供了导向。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预算控制,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算一经确立,各支行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支出财务,要不定期的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财务进行追踪调查,以便随时了解预算执行的最新动态。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如果有预算与支出不匹配的情况发生,要仔细查找原因。如果有特殊情况发生,支行要向总行及时汇报,申请调整预算。

2、商业银行绩效管理

所谓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是指商业银行的各个支行根据总行全面预算管理下达到本部门的任务,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采取考评、激励、奖惩政策等方法,引导本部门的业务经营活动向着预算的方向进展,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执行部门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当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通过预算管理,规定了执行部门的经营业务目标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管理层通过把执行部门的经营情况与预算情况作对比,并结合市场的状况,给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而后对执行部门及所属职工进行赏罚。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比较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常用的两种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及关键业绩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细化为一套明确的绩效指标,给执行情况计分,以此作为战略执行与监管的工具。关键业绩指标法是把企业的业绩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把企业在特定时间段需要完成的战略目标作为业绩指标的关键点。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中,综合运用了以上两种方法。

三、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两种重要的手段,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这两种方法在商业银行中的有效运用,提高了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前面对于两个概念的介绍可以看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商业银行仅仅注重预算管理,忽视绩效管理,那么所作的预算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只能停留在一纸空文的水平上,不能贯彻实施,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同理,如果仅仅注重绩效管理,而缺乏预算的管理,那么绩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绩效管理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所以绩效也就无法下手。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服务的,都是为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服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才能发挥效益。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1、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预算是联系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与业绩绩效的工具。商业银行通过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及责任预算,把年度的战略发展规划,分解到各个以支行为代表的执行部门,对每个支行的任务进行量化和固化,这样就促进了银行总体目标的实现。从预算的任务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的任何执行部门,只有在明确了自身任务后,才能制定与任务相适合的工作进度安排及资金运作安排,才能为银行的每个职工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预算也规定了商业银行执行部门的计划经营业绩,如果某支行业务水平高,经营业绩超出了总行规定的预算时,该支行便会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也会得到相应奖金;如果某支行业务水平低,没有完成既定任务时,该支行便会受到总行的处罚,其员工收入也会受到影响。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为其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了衡量标准,同时也使绩效管理与银行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2、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核心内容相互统一

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要想发挥预期作用,就要覆盖银行绩效管理所包含的各个要素,并且把预算完成情况纳入到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去。通常商业银行从银行的财务效益状况、吸纳的社会闲置资金数量、恶性贷款的防范情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来绩效。商业银行需要对银行的存款贷款状况、恶性贷款的风险管理、及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阶段进行相应的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及责任预算,并监管经营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绩效的基本要素与银行预算管理的内容是统一的,银行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只是侧重点不同,预算主要侧重于规划预测,绩效主要侧重于贯彻执行。

3、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为其绩效管理反馈信息

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管控,如果预算执行过程得不到管控,那么预算的编辑也就变得没有意义。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个支行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收入与贷款额等都要及时向总行反馈),每个月和每个季度都要做相应总结,以便了解预算的完成情况。预算执行的反馈信息便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预算的执行确保绩效管理向着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只有完善商业银行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银行绩效管理的有序进行。首先,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力量,构建起整个银行体系的预算信息网络;其次,对于银行内部的资金流、业务流要建立其严格的审批程序,防止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发生。这样才能依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去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预算并不是经营的最终目标,它仅仅是商业银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具有衡量银行各个执行部门经营效益的作用。商业银行要想通过预算来辅助实现战略目标,它不但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且要把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银行管理体系,这样,预算才能发挥其战略监控的角色。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商业银行应依据市场的现状及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给自身一个定位,确定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包括长久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发展目标。

第二,在商业银行的年度发展目标基础上,由商业银行总部组织各个支行定制各自的年度运作计划,每个支行对运作计划都要进行量化。

第三,由商业银行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办公室将各个支行提交的年度运作计划进行汇总,综合平衡各支行的运作计划,然后进行年度预算编辑的起草。先编制预算的征求意见稿,将方案下发到各个支行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意见征询。预算编制办公室依据各执行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年度预算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最后下发执行。

第四,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部门依据预算方案进行各个执行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确立。然后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业绩考核。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要随时监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市场和政策需要调整银行的经营策略,及时解决问题。

第五,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部门,依据预算执行的反馈信息进行绩效管理,并确立与之配套的奖惩政策,如果银行的预算发生调整,其绩效指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协调性,从而促进银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作用

商业银行有效实行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使其增加市场竞争力,确保银行长盛不衰的两件法宝,两者必须同时运用才能发挥法力。全面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能起到如下作用。

1、促进了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目标实现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行业,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其的最终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实施,能够使银行的一切活动都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将银行总体目标分解,使每一个执行部门都有了明确的目标;绩效管理督促各个执行部门按目标去办事。这两个管理的结合运用,使得银行的所有职工都向着银行的总体规划去奋斗,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保证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

商业银行通过预算管理,对一年当中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整个银行的经营成本和信贷风险都受到预算管理体系的监控,只要有超乎预算的情况发生,就会及时发现。预算系统发现异常情况后,绩效系统就把银行的经营情况反映到员工的自身收入上,于是员工会主动的查询问题的原因,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

3、调动了商业银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商业银行的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之下的。两个管理的结合,使得职工的工作不再是仅仅为了自己谋生,而是与银行的整体发展这个宏伟目标结合在一起。在这种体系下,每一个员工都是银行的主人,这种职工角色的转变大大鼓舞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预算管理实证研究[M]. 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xiaojiefanwen/202333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