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专题资讯

节俭的反面例子

外卖省钱大联盟


节俭的反面例子

导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有时候节俭过了头也不是一件好事。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节俭的反面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节俭的反面例子一:被节俭毁掉的中国老人

1

微博中看到一则“杭州老人为给儿子结婚存钱,舍不得开空调在家热晕”的消息:送诊时老人陷入昏迷、小便失禁、浑身抽搐,体温高达40.7度,被诊断为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且病死率极高。幸好抢救及时,老人捡回来一条命。据老人讲,为了给儿子多攒点钱,他和老伴能省则省。不开空调,风扇都很少用。儿子不在家时,吃饭就以泡饭、面条等对付。平时很少出门,也不用手机。从不体检,有小毛病就自己买点药吃。

老两口每月有7000多的退休收入,而且已给儿子买了两居室的房子,儿子也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也不至于清贫到连个空调都用不起的地步。

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老人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节俭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

岂不知这样的节俭正在毁掉自己?

就像我们小区的一位老人,为了少交水费,习惯把家里洗衣、做饭的水留着冲马桶。为此,厕所里大大小小的盆啊、桶呀摆了满满一地,外人进去感觉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前一阵,老人被脚边的盆绊了一下,脏水溢到地上,滑倒住院了。

之前子女们曾多次劝说,家里不缺这点水费,安全第一,老人死活不听。

这次摔倒,自己遭罪不说,几天的功夫万把块的住院费就扔上了。加上出院后,还要在床上静养几个月,儿女们只能请假轮流照顾,想想真是得不偿失。

2

生活中,这样过度节约的老人并不少。

在天涯社区中,有一个专门吐槽父母过度节俭的帖子。从他们五花八门的吐槽中,恰好能看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缩影。

1、吃剩饭剩菜,食物过期也不舍得扔。

2、买便宜的青菜和水果,好的放起来,先吃烂的。烂的吃完好的也烂了,继续吃。

3、为了节水,从不用洗衣机,水龙头常年保持“滴答”状态,甚至小便后不冲马桶。

4、宁愿中暑后去拔罐,也不开空调。家里的电器基本上都是摆设和收藏品。

5、基本不坐公交,宁愿等一小时搭乘免费巴士。

6、哪里有送油送鸡蛋的促销活动,再远也要去。

……

看完网友们的吐槽,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人就在我们身边,是你我他的父母。

而且许多老人的过度节俭,并不是因为日子紧巴、生活窘迫。相反,有的老人经济条件非常宽裕,可他们一样的节俭。

朋友的父母是我们当地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虽然现在年纪大了,把生意交给了子女打理,但每年光分红的收入就有几百万。

可这依然改变不了老母亲过度节俭的习惯。常听朋友讲起她“过日子”的奇葩经历。

常年穿着孙辈替下来的衣服,时不时从垃圾箱里捡些破箱包、旧雨伞之类的囤在家里。

社区的老人组团去旅游,朋友替她报上名。每次,她都去把钱要回来。说是出去几天就要几千块,够她一年的花销了。

去年四月,老母亲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终于踏上了江南赏春之旅。可一回来就上吐下泻住进了医院。在家人的一再逼问下,她道出了实情。

旅途中,感觉有点饿,就泡了一桶泡面。刚泡好,导游就说快到目的地了,下车后马上开饭。

老母亲一听,立马把泡面的水倒掉,用方便袋装好,拎回了酒店。四天的旅行中,她都没舍得扔掉。

一直到返程的路上,才重新打开方便袋,倒上开水吃掉了四天前就泡好的那桶面。回家当晚就病发住院,朋友气得直言:你以后哪都别去了,就在家待着行了。

年入几百万的老人舍不得一桶泡面。

过度节俭,成了许多中国老人的通病。

某上市公司的CEO谈到自己的母亲时也说过,有这么有钱的儿子,住在高端养老社区,但依然把家里的啤酒瓶、矿泉水瓶留下来卖废品,怎么劝都不听。

3

这些过分节俭的老人,儿女们劝不动、说不听。惹急了,他还会跟你翻脸。可他们的这一行为已严重的影响到了身心健康,并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

孙大妈嫌做菜太浪费,经常做一锅菜吃好几天,要不就干脆拿咸菜下饭,患上胃癌。

刘阿姨为省电,常年不开灯,晚上摸黑看电视、手机。视力下降后,为了图便宜,到地摊上花十几块买副眼镜,致视力越来越差。

王大爷为省钱,找江湖游医镶牙,后来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镶牙的材料中竟含有致癌物质。

八旬老人为抢购超市的特价鸡蛋,被人挤得连摔三跤,颅内多处出血。

老人们的过度节俭,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危害到了家人的生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婆婆因为儿媳常点外卖,感觉太浪费,扬言如果媳妇继续这样,就回老家去,不再帮她带孩子。

春节,小李带着新交的女友回老家。小李的母亲让女孩用暖气管里放出来的热水洗脸,说是这样既省水又省气。

饮水机里的水烧不开,父亲就把开关关掉,说是热了就能喝,不用烧开……

父母的节俭,吓跑了小李的女朋友。

林女士休完产假后,婆婆帮忙带孩子。在得知一片尿片几块钱,一罐奶粉几百块时,婆婆背着林女士,把宝宝用过的尿片放到阳台上晾干继续再用,用米汤代替奶粉给宝宝喝。

直到宝宝患了严重的尿布炎,林女士才发现了婆婆的“良苦用心”。

两代人消费观念的冲突,给家庭带来了极不和谐的因素。

我们在提倡勤俭节约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上一代人的过度节俭已经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4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匮乏心态,是指一个人内心没有安全感,总需要借助于从外界索取某些东西来自我满足。

过度节俭的老人们正是如此,他们经历过社会动荡、大饥荒、物质极度匮乏的特殊历史阶段,因此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匮乏。

生活中,他们该花的舍不得花,该扔的舍不得扔。总是竭尽所能的想把东西揽在手里,尽可能的节省每一分钱,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

比如有些老人通过捡垃圾,甚至在房间里堆满废品来获得安全感,这是他们特殊的经历留下的抹不去的心理烙印。

如此一来,过度节俭已不是美德,而是一种病态的生活习惯。这一不良习惯损己又不利人。唯有不断改正,方能皆大欢喜。

当然他们节约了一辈子,想在短时间内改掉这种习惯也是不现实的。

想要医治这种“病”,还得靠自身的心理调节。

老人们不要总停留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要尽可能多接触社会,多开阔眼界,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接受新观念、新事物。

作为儿女,我们也不要一味的指责老人,而是要尽量理解他们,并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关怀。让他们觉得生活是有保障的,不必再有沉重的心理负担。

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观念、习惯外,在生活方面我们也可以帮他们做一些小改变。

一、时刻提醒老人莫以健康为代价来节俭。

我们可以把品质更好的衣物等生活用品买回来,给老人反复试用。等他们感受到了新事物的好,自然也就接受了。

二、带领老人捐献旧衣物,把二手闲置物品放到网上卖。

老人节约多是怕浪费,如果旧物件能发挥价值帮助别人,他们都乐于接受。

三、给老人多安排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外界的信息,感受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不断的与时俱进,观念才能更新迭代,才更容易走出过去的阴影。

如今我们都提倡“新节俭主义”,就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如此,生活方能更幸福,家庭才能更和睦。

千万别让节俭毁掉自己的生活!


节俭的反面例子二:老人别再这样勤俭节约了,否则害人害己

今天在办公室和一个前辈聊天,谈到了蘑菇中毒。

前辈说:“蘑菇中毒常见,可是你见过吃面条中毒的么?”

我内心充满惊讶:“吃面条怎么会中毒呢?这在新闻里我也没有见过。”

在我的追问下,前辈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之前有位老人孤身一人在家,把面条放在箱子里,时间长了都发了霉,老人却舍不得丢,将发霉的面条和同放在箱子里的香豆腐一起煮食,最后导致食物中毒,送到当地医院抢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无独有偶,前辈还遇到过另一例吃蛋炒饭中毒的事件。

蛋炒饭放在坏的冰箱几天,老人却觉得应该勤俭节约,还是将那腐败变质的蛋炒饭收入腹中,最终导致上吐下泻,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我不禁想起自己家里的老人,他们也像上面所说的两位老人一样,舍不得把发霉和过期的食物丢掉,不顾子女的劝阻也要继续物尽其用。

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人舍不得将坏掉的食品丢掉?

也许是因为老人受够了苦日子,所以养成了勤俭的习惯,甚至还觉得年轻的一代没有过过那种食不果腹的日子太过娇贵。

但是我想说,倒掉坏的食物不叫浪费,吃掉发霉的食物不叫勤俭。

吃了发霉的食物,进了医院,不是浪费了金钱与健康么?不是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么?

真正的勤俭是知道什么该留什么该舍,该丢掉的决不留下一点,该节约的决不浪费一滴。发霉的面条和馊掉的蛋炒饭就是那该舍掉的节约。

中国的老人仿佛是同一台机器克隆出来似的,同一种“勤俭”的心态占据他们的心灵,充斥着他们的精神。

上到有钱人家的老人,下到贫苦人家的老人,当然越穷的人家情况就越加的惨烈。

在这种“全民节约”的时刻,我希望年轻一辈的人能够时时监督家里的老人,改正“勤俭”这个坏毛病。

老人的知识和健康意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了节约那几元钱,却冒着让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受损的危险。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关注,常常监督,时刻告诉他们过期食品的危害,阻止他们过分“勤俭节约”的行为。

不说了,我也该去叫我妈把隔夜的菜倒掉,我可不想家里的冰箱里充斥着过期食物酸臭的气味,也不想30岁就疾病缠身,更不想我爸妈老来在病床上度过。

让我们举起手来,共同抵制老一辈的这种“勤俭”吧。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zhuantizixun/2020270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