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励志电影

《燃野少年的天空》影评推荐

外卖省钱大联盟


《燃野少年的天空》影评推荐

篇一:

少年,这两个字背后代表了太多意义,很多影视剧作品在表现少年时,往往是青涩懵懂,或是奋斗学习,或者闲愁怀旧,但正在热映的这部,表现少年,舞动青春的影片《燃野少年的天空》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燃野少年的天空》: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先从片名来解读,首先是够“燃”,像影片中的篝火那般燃。故事中表现出的少年,没有高压的学习,没有狗血的爱情,而是表现了这个时期最原始,最激情的青春状态,甚至对于男女主的设定,都大胆尝试了双“学渣”的组合,这很突破常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又是符合现实的,毕竟每个班级学霸级的人物少之甚少,很多学生是成绩中游,甚至差生群体,这使得片中人物能够与大部分观众产生强共情。

其次是够“野”,影片中的群像大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女校这边,女主小黄被所有同学群嘲为“海的女儿”,甚至连老师都对她冷嘲热讽,但她的内心又是野性的。野,这个词不同于燃,它代表了独立与个体化的色彩,也是应试教育下一个少年难能可贵的特质。她像一根杂草,没有妈妈,随风而摆。她精神的种子,随风飘落在地上,感染了更多像她类似的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由彭昱畅饰演的男主狗哥。特立独行的两人,镜像般存在的他们在心灵上实现了沟通与共融,谱出了一曲极具野性与生命力的青春舞曲。

《燃野少年的天空》: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如果说,燃与野是少年内在的状态,那片名中的天空便代表了他们对未来与人生的向往,如何注解少年的天空?影片选择了歌舞这个载体与意象。在类型上,我们常将电影分为现实与非现实,而这部影片却脱离了这两者,我更愿用诗化的表达来形容它。现实层面,女主被学生嘲笑,被老师冷落,被群体孤立。男主成绩不佳,来到一所坏孩子云集的学校复读,同样被很多人嘲笑。正是这群被看不起的“咸鱼”,他们用自己的燃情与野性,踏着音乐的“七彩祥云”,迈着欢乐的舞步,奔向着关于青春与梦想的天空。

他们在梦与现实中穿梭,在挫折与奋斗中成长,这就是他们的少年。

回归到电影类型上来说,它同样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甚至是极为大胆的。歌舞这个舶来类型在国内大多水土不服。作为一部华语电影,《燃野少年的天空》敢于做这样的尝试,而且在视听语言与制作水准上能够完成得如此之好,确实难得。影片大量音乐与舞蹈的融入,非但没有让人产生困倦,反而会使人的注意力跟着音乐节奏共舞,而且影片做到了用音乐与舞蹈推动叙事,提升情绪,升华主题的效果,真是妙。

《燃野少年的天空》: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青春的辜负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喜剧风格也足够出彩,从某些细节上可能还有着对于星爷的致敬。首先是影片中最大的意象:咸鱼,它代表了女主,代表了男主,代表了那些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处于低谷的人,而咸鱼的出处正是周星驰电影《少年足球》。在一些表演与台词风格上,也颇有星爷喜剧的即视感,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发生在狗哥急追离开的女主小黄时,最后两人伫立雨中,狗哥将衣服为小黄挡雨时说出的那句:“除了我,谁都不能泡你,雨水也不行。”令人笑到捧腹的同时,字句间又有饱含的爱意,导演和编剧真的是用心了。

尼采曾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是的,影片中的少年们一直在用音乐与舞蹈追寻着心中的梦,证明着自己不想辜负生命,辜负梦想,辜负青春,真是一群欢乐的孩子,一部可以用耳朵来听的电影,推荐大家来看。

篇二:

在《风犬少年的天空》之后,导演张一白、韩琰和编剧里则林再次合作,带来了这部《燃野少年的天空》。同样都是“少年的天空”,很难让人不将两部作品联系到一起。一直觉得,青春片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故事,而是能否把握好电影该有的基调、给出生动且让人信服的角色,也就是能否让观众共情,在电影里感受或追忆一下青春。

珠玉在前,这一部创作更加不容易。尽管抱以很高期待,但看完之后还是收获不少惊喜和感动,电影在喜剧的基础上加上歌舞,同时在人物设计上更加极致,突出电影“燃”和“野”的同时,带来更多情感共鸣。

电影不负片名,确实把“燃”和“野”两个字发挥到极致,让观众在影院里和少年们一起燃一回也野一回。

真没想到,已经快四十岁的我,真的被电影“燃”到了,上午场的影厅里左右无人,有几次甚至跟着电影的音乐和画面手舞足蹈。看到有观众吐槽电影里没有读书,我想说,《燃野少年的天空》不但没有读书,还没有洗脸、刷牙、睡觉、做饭,为了参加舞动奇迹,在女同学的帮助下“咸鱼少年”们开始用功读书,这部分有关彩虹的物理课也是用歌舞完成的,吐槽的观众是不是对歌舞片有什么误会?

国产歌舞题材一直很少,主要是因为难拍吧!从陈可辛的《如果爱》到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有哪一个是基于烟火气的?类型片只要把想要表达的内核成功传递给观众就算成功,《燃野少年的天空》做到了。

一方面,电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燃和野两个内核,重回20多年前自己的学生时代。100多分钟的电影节奏紧凑,毫不拖泥带水,没有一场废戏,充分展现出了青春应有的恣意纵情和无忧无虑,一直被欺负、排挤的小黄不气馁,一点都不丧,她有着少年最天真的笑靥和蓬勃的朝气。

复读的老狗最先认识同寝室的三条“咸鱼”,他们像绝大多数少年一样,心怀做大事的梦想,不管是跳舞还是喊口号,都愿意义无反顾,观众会被他们的激情随时点燃。

电影里有好多又燃又野的桥段啊!老狗追公交、暴雨来袭后小黄毅然下车,两个人在卷起衣服挡雨,是电影中最天真烂漫的一场戏;

为了得到同学认可,男生们帮助小黄一起,在校门口雨中斗舞,这场戏差点没控制住眼泪;

电影很小心地拿捏男女主角的关系,一直游走在互生好感、互相暧昧的关系,以至于“只有我可以泡你,雨水也不行”这样的土味情话都显得那么可爱,回想自己的初恋,这种暧昧是一段恋情里最令人回味的阶段,中秋节落单的男女主互诉心声,两个人不知死活的把自己吊在横梁上聊天嬉闹,无不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美和甜。

另外,电影用极致的人设,扩展了电影的维度,不单单局限在对青春的呈现上。

看过电影不得不感叹,人设太成功了,演员们演得也好,走出影院,老狗、小黄、繁体龙、大华哥、阿泽、阿力,甚至戏份不算特别多的潘潘和胖妹都逐一浮现在眼前,他们诠释出青春该有的样子。

电影放大角色间的冲突、对立,小黄因为家里做咸鱼生意,一直被称为“海的女儿”,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复读的老狗和同寝室三个小伙伴,在繁体龙被发现文身是钢笔画上去的那一刻,成为全校男生讥讽和嘲笑的对象。

于是,电影,或者说一段青春最重要的核心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不气馁、不言败、不怕输,能够永远热情,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输得开心一点!”输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斗志。稍稍剧透一下,电影的结尾没有堕入俗套,老狗和小黄没有在舞动奇迹上拿到名次,但却有了更圆满、更暖心的结局。

除了青春,老黄和小黄之间的父女情同样让人感动,在我看来,对青春的表达本该是青春片里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我们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很难理解亲情的意义和真谛,对父母很多做法难以认同,就如老黄到学校送咸鱼,小黄甩头就走那样。父亲撒下的弥天大谎,在小黄见到郑秀文的那一刻得到了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答案,郑秀文阐释亲情的那几句话,让我再也忍不住泪水,于是当电影最后小黄和老狗两边同时跳起《失恋阵线联盟》,父女的和解是最温馨的一幕了。

《燃野少年的天空》确实能够让观众跟着电影燃一回、野一回,找回青春的气息和感觉,仅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也是今年最值得推荐的青春片。

篇三:

“愿意陪你一起做傻事的人,一定很爱你。”这是新片《燃野少年的天空》(以下简称《燃野》)的主题词。影片讲述的也正是一群臭味相投的“咸鱼少年”和“杂草少女”,打破偏见和隔阂,用跳舞这件“傻事”燃点青春的热血故事。

戏外,“凭着热爱做一件傻事”同样也是主创团队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部本土原创青春歌舞片,《燃野》必然要面对类型开拓的艰难和市场反应的未知。

但导演张一白在采访中这样回应:“我们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这种类型成或者不成。”

一直以来,国产歌舞片都是市场的稀缺类型。近年来仅有《如果·爱》《天台爱情》《华丽上班族》等几部引发关注,票房爆款更无迹可寻。国产歌舞片为何难以打开局面?《燃野》这部“另类”青春歌舞片又能否完成类型突围?

歌舞+青春

暑期档少不了青春片,但无论是疼痛青春、少年成长,还是励志热血,同类型的作品都已有太多。将青春与歌舞结合,这类作品在海外并不鲜见,但在中国,《燃野》称得上本土原创青春歌舞片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

歌舞片的要素不外乎“歌”与“舞”。编舞方面,《燃野》选择了时下流行的“齐舞”。灵感一方面来自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刷屏的操场集体舞和中老年广场舞,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形形色色的综艺节目中声势浩大的全员舞蹈场面。

相较于照搬百老汇或宝莱坞的歌舞风格,这类接地气的集体舞蹈离中国观众更近,也有力减少了歌舞片广为诟病的“尴尬感”和“出戏感”。

《燃野》的舞蹈总监是著名编舞师akane,也是日本新舞种“复古迪斯科”的开创者。

在为《马戏之王》拍摄宣传视频时,她请来日本学生重新演绎了主题曲《这就是我》,舞风热血张扬,与主创对《燃野》风格的设定不谋而合,导演也因此力邀akane为影片编排舞蹈。

《燃野》中的歌舞场面非常多元,从女主角在天台上的单人独舞,到老狗和小黄的双人杂草舞,雨中齐舞、教室群舞,再到海上平台的终极群舞,人数也从一人、两人、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

编排没有片面追求动作繁复、视觉震撼,而是独具巧思,配合情节、场景展开,把青春独有的肆意和冲劲作为编舞的关键词。

更可贵的是,这些舞蹈段落没有“为舞而舞”,而是尝试将歌舞与故事发展和人物情感相结合,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月下舞蹈是两个家庭缺失的少年的互相慰藉,雨中齐舞是咸鱼少年们打破偏见的大胆宣言,篝火旁的“失恋战线联盟”则是失意灵魂们的彼此治愈等等。

在音乐方面,《燃野》请来了金牌制作人张亚东担任音乐总监和作曲,创作周期长达两年时间。与一般的电影配乐不同,歌舞片需要音乐先行,先创作出音乐,再进行编舞,再拍摄画面,然后互相磨合,最终使得歌、舞与故事、表演配合得严丝合缝。

导演韩琰将《燃野》的创作历程比作一场热血的“科学实验”。由于缺少前人经验,整个过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试错和学习。但也这恰恰是《燃野》之于电影市场的意义:站在青春片与歌舞片的交叉口,探索类型创作的全新可能。

国产歌舞片难出爆款

“载歌载舞”难在哪?

“在中国电影界歌舞片是一个禁忌,它对演员的要求,观众的接受度、资源、经验、资金都是一种考验。”在《燃野》的幕后特辑中,导演道出了歌舞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尴尬境地。

广义上的“歌舞片”指大量使用音乐、歌唱、舞蹈等艺术形式,表现和参与叙事的故事片。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就是歌舞片,《雨中曲》《音乐之声》《马戏之王》《爱乐之城》等经典作品更是脍炙人口。

国产片并不缺乏歌舞片的传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就是一部歌唱片。《马路天使》《夜半歌声》也曾掀起热潮。

后来的《阿诗玛》《刘三姐》等,将民歌与电影叙事相结合,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田壮壮执导的《摇滚青年》也曾让霹雳舞风靡一时。

然而,近二十年来,国产歌舞片成了市场的稀缺类型,不仅数量少,票房也难见起色。

2005年,陈可辛怀揣着拍摄“中国50年来第一部真正音乐剧电影”的愿景,将歌舞片《如果·爱》作为其“北上”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效法好莱坞经典的歌舞片模式,以“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讲述女主角与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华美绮丽的歌舞场面与现实中的凄美爱情既双线平行并进,又互相映照,充分发挥了歌舞的表意功能。

《如果·爱》在各大电影奖项收获颇丰,在艺术层面上开创了国产歌舞片的新纪元。但内地票房仅有3000万,相较于8000万的投资,这一成绩实在不算出挑。

《如果·爱》的横空出世也没能带热国产歌舞片市场。直到2013年,周杰伦自编自导自演的《天台爱情》才让国产歌舞片完成了票房亿元的突破。

《天台爱情》的特点是将“歌舞”与“歌武”相结合,还杂糅了喜剧、爱情、动作等元素。音乐和舞蹈的编排品质不俗,但对比之下,叙事却显得苍白乏力。最终1.3亿的票房更多来自周杰伦的明星效应和情怀加成。

相较于《天台爱情》,聚集了周润发、张艾嘉、陈奕迅、汤唯等全明星阵容的《华丽上班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影片耗资4000万搭建了一个后现代的戏剧化办公空间,试图通过歌舞形式和视觉符号展现职场的利益纠葛和复杂人性。

但在不少普通观众看来,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真实职场相差较远,难以引发共鸣。这也让这部投资过亿的歌舞大片,最终仅有4749万入账。

除了以上名声较大的三部,近些年来还有《精舞门》、《斗爱》、《乐火男孩》、《一夜成名》、中国版《歌舞青春》、《你美丽了我的人生》等多部国产歌舞片面世,但除了《精舞门》票房1223万以外,无一突破千万,更难以引发主流视野的关注。

国产歌舞片频频遇冷,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方面,题材相对单一,爱情题材占绝大多数,浪漫主义倾向明显,情感表达浮于空中,缺少对现实的关照。

另一方面,叙事与歌舞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合。创作者经常陷入片面追求华美繁复的歌舞场面与视觉奇观的误区之中,将歌舞与叙事割裂开来,没能真正用歌舞来塑造人物、抒发情感和推动故事的发展。

此外,行业缺少歌舞片的专业创作人才;观众缺少歌舞片的审美和消费习惯也是不争的事实,亟待更高水准的创作和更接地气的题材引导和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

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和探索,《燃野少年的天空》的出现无疑是国产歌舞片一次大胆的突围,将歌舞与卖座的青春、喜剧元素相融合,从现实出发聚焦普通少年的成长议题,都为影片赋予了不同于以往歌舞片的全新质感。

在《燃野》中,我们看不到校花校草,也没有套路式的励志逆袭,只有一群平凡如杂草的少年凭着一腔热血,舞出了自我的光彩,也传递着快乐至上的“咸鱼精神”。

《燃野》之于国产歌舞片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一班热血创作者顶着压力和未知,做了一件大胆的“傻事”,也许并不完美,但应了那句台词:“比赢更重要的是输也要输得开心一点!”

(励志故事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www.lizhigushi.com/dianyingtuijian/a36290.html)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dianyingtuijian/202132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