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航线首页
  2. 专题资讯

关于节俭的事例素材

外卖省钱大联盟


关于节俭的事例素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名人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重温那些厉行勤俭的故事,传承这一美好德行。


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

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

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员,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饮食可谓简单随意,一日两餐或三餐,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他都一粒粒夹起,送到口中,从不浪费。

他常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他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丁,一条毛巾被也打了54个补丁。

厉行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也是榜样。他的饮食同样清淡,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勤俭节约的思想与风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最终带领人民战胜贫穷、走向富裕。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子》提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荀子·天论》讲“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在古代,勤俭节约常与社稷兴衰相联系。据《二十四史·晋书》,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的傅玄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傅玄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当朝者应勤俭爱民。诗人纵贯历史长河,从前贤治国理家事件中,得出经验教训:勤俭节约与奢侈浪费为家国兴亡之关键。


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未料女婿不在家,女儿留他吃午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本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女婿回来后,对岳父的俭朴之风与仁爱之心大为感动,便将此诗作为家训,于书房悬挂。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今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时。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1名言素材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蔷薇园》

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

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2人物素材


曾国藩家风:重耕读,尚勤俭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缙绅之家,是标准的“耕读传家”者。曾国藩一生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晚年在写给弟弟曾国澄的信中,他总结其祖父星冈公遗留的家风家规,编成八句,即:“书蔬鱼猪,考早扫实;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曾国藩对子女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勤”。他曾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儿子每天起床后,衣服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

曾国藩在平时的家书家训中,谈得最多的是怎样读书的问题。他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谈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曾国藩既注重督促子女读书,也注重培养子女的品质[

]。他教育子女戒奢戒骄,要求他们谨慎交友、善待友邻及仆从。曾国藩还把孝悌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非常看重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在曾国藩的家书里,写给弟弟们的信是比较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情的重视。曾国藩所倡导的这些家风家训,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素材君说】在曾国藩良好家风的熏陶下,百余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曾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对今天的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的改善以及人才培养等仍具有启示意义。


卢永根:捐赠毕生积蓄

卢永根曾担任过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一职。任职期间,他顶住压力构建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奖励人才。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这是华南农业大学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此外,他们夫妻二人还计划把身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卢永根夫妇慷慨捐赠的背后是他们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了他们几十年。“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卢永根说。

【素材君说】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卢永根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即便退休之后,仍捐出毕生积蓄扶持学校发展。


田家炳: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

2018年7月10日,一生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发展的知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与世长辞,享年99岁。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在各地的“田校”,缅怀之情如潮水一样涌动。

把自己80%以上的总资产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田家炳一人。从小读书少,是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最乐意到祖国经济落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助教育事业以来,他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他因此被誉为“百校之父。

他一边捐巨资,一边恪守节俭。他没有奢侈的生活享受,平时上下班或乘坐地铁或走路;一双鞋能穿十年,袜子也总是补了又补。他不喜欢排场,过80大寿,很多人要为他庆祝,他坚决不摆酒席。田家炳把精神财富看得比物质财富更重,他说:“身家1亿和10亿在生活享受上没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把钱用出意义来。我的生活过得不苦,精神上又能得到安慰,这才让我感到真正的幸福。”

【素材君说】企业家的济世情怀应该被传承。田家炳、邵逸夫等人代表了一代华人企业家的精神高度。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华人企业家兴办实业的能力和兼济天下的情怀。


3热点事件素材


处理临期商品,别轻易说“作孽”

“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9月1日,有网友发帖描述其与家人在上海某盒马鲜生超市目睹大规模丢弃临期食物的场面,网友在帖文引述家人感慨“作孽啊”,引发热议。

事实上,对于临期商品,各个商家都有类似的处理方案,真不是“作孽”“浪费”那么简单。包括本次事发的盒马鲜生,临期商品下架前也曾被折价出售,贴上“7折”“6折”的标签,或加入“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对以新鲜为招牌的盒马鲜生来说,即便是下架销毁也无可厚非。就在2018年年底,盒马鲜生还曾因“过期两月的食品仍销售”而陷入舆论旋涡。将此次事件看作是盒马鲜生不得已的矫枉过正也好,或者纯粹的商家营销也罢,关于市场逻辑下的买卖关系以及临期产品的处理,商家自有其规范的操作,还是别上升到道德高度,轻易斥其“作孽”。

【素材君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盒马鲜生对临期食品下架销毁处理的做法,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是合理的,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之举,我们不应对此进行道德绑架,轻易斥其“作孽”。

节俭是美德,国人须重视。中国有节约粮食爱惜物资的传统,盒马鲜生丢弃临期食品是对消费者负责,但也确实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也是有人发出“作孽”之叹的根本原因。


“众筹”电子垃圾做奖牌,是环保还是“抠”?

2019年2月,东京奥组委宣布,已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基本集齐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5000枚奖牌所需的金、银、铜。而这些制作奖牌的金属,都是从日本民众捐献的废旧电子设备中得来的。

国际奥组委对金牌规格有明确规定,比如一枚500克的金牌至少含有6克金。因此,制作奖牌的费用已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重要经济支出。日本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但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中的金和银却占到了全球供应量的16%和22%。因此,从废旧电子产品中提炼金属来制作奖牌确实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尽管奖牌的出身不是那么“光彩”,但为了打造一届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奥运会,东京奥组委不惜投入大量技术与资金,不仅大力提倡使用海藻作为飞机、公共汽车的燃料,还为奥运村配备了至少100辆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为环保创新做出了表率。

【素材君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东京奥组委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节省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电子垃圾再利用,就是在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尽绵薄之力。


4佳作展示竹篱自饶清趣

《围炉夜话》曾道:“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是的,心怀诗意的我们呼唤勤俭,就算住在竹篱围绕的茅屋也自有清闲野趣。

曾经,我们执着地追求勤俭节约,一粥一饭,亦思来之不易,那是多么好的场景啊。

如今,饭桌上掉下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的情景,繁华都市肆意挥霍的人们怕再也无法领略与理解了。

也许,勤俭已经不是如今人的习惯了。是啊,爱慕虚荣在这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年代,开出了大片大片罂粟花,因而莫言几近痛心地告诫:“我们要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告诉人们,维持人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阳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奢侈,是追名逐利者的心之所向;勤俭,质朴节俭者乐在其中。

也许,如今再谈勤俭节约已经有些落伍了。勤俭节约这一名词,虽然还占据着许多人的内心,还活跃在不少人的嘴上,可是付诸行动者越来越少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超脱世俗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再流行了!如今谁要说自己勤俭节约,怕是要被笑话的——没能力,就得省着呗!

然而,过于奢侈,就失去了生活的本质。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里生存久了,在喧嚣繁华的都市里禁锢久了,一颗心,就会不由得浮躁起来。想要守住本心,坚持勤俭,确实很难。于是,当勤俭还在颤颤悠悠穿鞋的时候,奢侈就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世界。许多人肆意挥霍着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殊不知奢侈的生活里潜藏着危机,当人们误以为奢侈就是生活的全部,其生活本质也会渐渐迷失。

没有勤俭节约的生活叫放纵,未曾经历勤俭节约的过往,也不足以谈生活。时代变迁容不下竹篱茅舍的勤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效仿老祖宗竹篱自饶清趣的心境。如此,晓风明月下,蝉鸣三两声,我们静坐,常住于茅舍竹篱中,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其实,勤俭不是穷人的专利,而是人类骨子里流淌的高尚品质。竹篱茅舍里,寻找属于勤俭的清趣,不也是一种美事吗?

原创文章,作者:托尼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4147.cn/zhuantizixun/202027040.shtml